项目成本管理

考点:

  1. 项目成本管理概念
    • 成本和成本管理的概念
    • 影响成本的因素
    • 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2. 估算项目成本
    • 估算项目成本的主要相关因素
    • 估算项目成本的主要步骤
    • 估算项目成本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估算项目成本的输入和输出
  3. 制定项目预算
    • 制定项目预算的概念及作用
    • 制定项目预算的步骤
    • 制定项目预算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制定项目预算的输入和输出
  4. 控制项目成本
    • 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内容
    • 控制项目成本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控制项目成本的输入和输出

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基本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ing,LCC)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全生命周期成本指的是权益总成本,即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固定成本
不随着生产量,工作量或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非重复成本。
可变成本
随着生产量,工作量或时间而变的成本,又称为变动成本。
直接成本
在一个项目中能够以一种经济的方式加以追踪的相关成本。
间接成本
在一个项目中不能够以一种经济的方式加以追踪的相关成本。
管理储备
一个单列的计划出来的成本,以备未来不可预见的时间发生时使用。管理储备包含成本或进度储备,以降低成本或进度目标的风险,管理储备的使用需要对项目的基准进行变更。
成本基准
经批准的按时间安排的成本支出计划,并随时反映了经批准的项目成本变更,被用于度量或监督项目的实际执行成本。

影响成本的因素

  1. 质量
  2. 进度
  3. 范围

管理过程

过程名称 输入 工具和技术 输出
估算成本 范围基准 专家判断 活动估算成本
项目进度计划 类比估算 估算依据
人力资源计划 参数估算 项目文件(更新)
风险登记册 自下而上估算
企业环境因素 三点估算
组织过程资产 储备分析
质量成本
项目管理估算软件
卖方投标分析
制定预算 活动估算成本 成本分析 成本绩效基准
估算依据 储备分析 项目资金需求
范围基准 专家判断 项目文件(更新)
项目进度计划 历史关系
资源日历 资金限制平衡
合同
组织过程资产
控制成本 项目管理计划 挣值管理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
项目资金需求 预测 成本预测
工作绩效信息 完成尚需绩效指数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组织过程资产 绩效审查 变更请求
偏差分析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文件(更新)

成本管理计划

  1. 精确程度
  2. 计量单位
  3. 组织程序链接
  4. 控制临界值
  5. 绩效测量规则
  6. 报告格式
  7. 过程描述

估算成本

估算成本是对完成项目所需费用的估计和计划,是系统集成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和敏感的部分,是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工作。估算成本是项目决策,资金筹措和评标定标依据,是承包商报价的基础,是项目制定进度计划,项目资源安排和绩效考评的依据。

估算成本概述

除了项目的直接成本以外,项目估算还需要考虑但容易被忽视的主要因素有:

  1. 非直接成本
  2. 学习曲线
  3. 项目完成时限
  4. 质量要求
  5. 储备

估算成本的主要步骤

  1. 识别并分析成本的构成科目。
  2. 根据已识别的项目成本构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 分析估算成本结构,找出各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协调各种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估算成本所用的的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类比估算
  3. 自下而上估算
  4. 参数估算
  5. 卖方投标分析

估算成本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范围基准,项目进度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登记册,企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活动估算成本,估算依据以及更新后的项目文件。

制定预算

制定预算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负责为项目活动分配预算,确定成本定额和项目总预算,规定项目不可预见费用的划分和使用规则等。

制定预算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直接人工费用预算
  • 咨询服务费用预算
  • 资源采购费用预算
  • 不可预见费用预算

制定预算的依据

制定预算的依据是估算项目成本,工作分解结构和项目进度计划。

制定预算的主要步骤

  1. 确定项目总估算
  2. 确定项目各项活动预算
  3. 确定项目各项活动预算投入时间

制定预算所用的的工具与技术

  1. 成本汇总
  2. 储备分析
  3. 专家判断
  4. 历史关系
  5. 资源限制平衡

制定预算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活动成本估算,估算依据,范围基准,项目进度计划,资源日历,合同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成本绩效基准,项目资金需求以及更新的项目文件。

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按照事先确定的项目成本基准计划,通过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控制,以确保项目的实际成本限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的过程。

成本失控的原因

  1. 对工程项目认识的不足
  2. 组织制度不健全
  3. 方法问题
  4. 技术制约

控制成本所用的工具与技术

  1. 挣值管理
  2. 预测
  3. 完成尚需绩效指数
  4. 绩效审查
  5. 偏差分析
  6. 项目管理软件
  • 挣值管理
    挣值管理是一种项目绩效衡量方法,综合了范围,时间和成本数据,主要用于实际成本的绩效测量。
    • 基本思想
      通过测量和计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将其与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相比较,从而达到判断项目成本和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目的,来帮助项目管理者分析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完工程度,衡量正在进行的项目的成本效率,为控制成本措施的选取提供依据,同时对项目成本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 三个参数
      计划值(PV,Plan Value)
      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工时(或费用)。计算公式是:
      PV = 计划工作量 x 预算定额
      PV主要反映进度计划应当完成的工作量,而不是反映应消耗的工时或费用。
      实际成本(AC,Actual Cost)
      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的工时(或费用)。主要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
      挣值(EV,Earned Value)
      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计算公式是:
      EV = 已完成工作量 x 预算定额
    • 四个指标
      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
      SV是指检查日期EV和PV之间的差异。
      SV = EV – PV

      当SV为正值时
      表示进度提前
      当SV等于零时
      表示实际与计划相符
      当SV为负值时
      表示进度延误。
      成本偏差(CV,Cost Variance)
      CV是指检查期间EV和AC之间的差异。
      CV = EV – AC

      当CV为正值时
      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低于预算值,即有结余或效率高
      当CV等于零时
      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等预算值
      当CV为负值时
      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超出预算值或超支
      进度绩效指标(Shedul Performed Index)
      指项目挣值与计划值之比。
      SPI = EV / PV

      当SPI>1时
      表示进度超前
      当SPI=1时
      表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同
      当SPI<1时
      表示进度延误
      费用执行指标(CPI,Cost Performed Index)
      指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之比(或工时值之比)。
      CPI = EV / AC

      当CPI>1时
      表示低于预算,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
      当CPI=1时
      表示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吻合
      当CPI<1时
      表示超出预算,即实际费用高于预算费用
    • 参数分析

      序号 参数关系 指标关系 分析 措施
      1 AC>PV>EV SV<0 CV<0 效率低,进度慢,投入超前 使用效率高的资源替换效率低的资源
      2 EV>PV>AC SV>0 CV>0 效率高,进度快,投入延后 维持现状
      3 EV>AC>PV SV>0 CV>0 效率高,进度快,投入超前 抽出部分资源,放慢进度
      4 AC>EV>PV SV>0 CV<0 效率高,进度快,投入超前 抽出部分资源,投入少量骨干
      5 PV>AC>EV SV<0 CV<0 效率低,进度慢,投入延后 增加效率高的资源
      6 PV>EV>AC SV<0 CV>0 效率高,进度慢,投入延后 迅速增加资源投入

控制成本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资金需求,工作绩效信息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成本预测,变更请求,更新后的项目管理计划、组织过程资产和项目文件。


项目时间管理

考点:

  1. 时间管理概述
    • 项目时间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 项目时间管理的主要活动和过程
  2. 定义活动
    • 定义活动和工作分解结构的关系
    • 里程碑
    • 定义活动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定义活动的输入和输出
  3. 排列活动顺序
    • 排列活动顺序所用的工具和及时
    • 排列活动顺序的输入和输出
  4. 估算活动资源
    • 估算活动资源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估算活动资源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估算活动资源的输入和输出
  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内涵
    •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输入和输出
  6. 制定进度计划
    • 制定进度计划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 制定进度计划的约束条件
    • 计划编制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进度编制计划的输入和输出
  7. 控制进度
    • 控制进度概念
    • 主要活动和步骤
    • 控制进度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 控制进度的输入和输出

时间管理概述

项目进度
制定项目各项活动和达到里程碑的计划日期,进度或进度相关部分按日期先后顺序列出活动启动或完成的日期。

时间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质量和费用目标协调的条件下,实现工期目标。控制进度是项目控制工作的首要内容。

过程名称 输入 工具和技术 输出
定义活动 范围基准 分解 活动清单
企业环境因素 滚动式规划 活动属性
组织过程资产 模板 里程碑清单
专家判断
排列活动顺序 活动清单 紧前关系绘图法(PDM) 项目进度网络图
活动属性 确定依赖关系 项目文件(更新)
里程碑清单 利用时间提前量和滞后量
项目范围说明书 进度网络模板
组织过程资产
估算活动资源 活动清单 专家判断 活动资源需求
活动属性 备选方案分析 资源分解结构
资源日历 出版的估算数据 项目文件(更新)
企业环境因素 自下而上估算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管理软件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活动清单 专家判断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活动属性 类比估算 项目文件(更新)
活动资源需求 参数估算
资源日历 三点估算
项目范围说明书 储备分析
企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制定进度计划 活动清单 进度网络分析 项目进度计划
活动属相 关键路径法 进度基准
项目进度网络图 关键链法 进度数据
活动资源需求 资源平衡 项目文件(更新)
资源日历 假设情景分析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利用时间提前量和滞后量
项目范围说明书 进度压缩
企业环境因素 制定进度计划工具
组织过程资产
控制进度 项目管理计划 绩效审查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
项目进度计划 偏差分析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工作绩效信息 项目管理软件 变更请求
组织过程资产 资源平衡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假设情景分析 项目文件(更新)
调整时间的提前量和滞后量
进度压缩
制定进度计划工具

定义活动

项目活动定义是为了保障项目目标实现而开展的对已确认的项目工作包的进一步分解和界定,并从中识别出为生成项目产物所必需的各项项目活动。

活动定义与工作分解结构的关系

定义活动过程处于工作分解结构的最下层,叫做工作组合的可交付成果。

工作分解结构具有四个用途:

  1. 计划工具
  2. 结构设计工具
  3. 管理项目的基本依据
  4. 项目状况的报告工具

检查点、里程碑和基准

检查点(Checkpoint)
指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比较实际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常见的间隔为每周一次,项目经理需要召开例会并上交周报。
里程碑(Milestone)
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
基准(Baseline)
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

重要的检查点就是里程碑,重要的需要客户确认的里程碑就是基准。周例会是检查点的表现形式,高层的阶段性汇报会则是基准的表现形式。

活动定义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1. 分解
  2. 模板
  3. 滚动式规划
  4. 专家判断

活动定义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范围基准,企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和里程碑清单。

排列活动顺序

排列活动顺序指的是识别与记载计划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排序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1. 紧前关系绘图法(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PDM)
    • 最早开始时间(Early Start Date,ES),最迟开始时间(Late Start Date,LS),最早完成时间(Early Finish Date,EF),最迟完成时间(Late Finish Date,LF)
    • 完成到开始(Finish to Start,FS),完成到完成(Finish to Finish,FF),开始到开始(Start to Start,SS),开始到完成(Start to Finish,SF)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wpid-precedence_diagramming_method.png
  2. 箭线图法(Arrow Diagramming Method,ADM)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wpid-arrow_diagramming_method.png
  3. 确定依赖关系
    • 强制性依赖关系
    • 选择性依赖关系
    • 外部依赖关系
  4. 利用时间提前量和滞后量
  5. 进度网络模板

活动排序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里程碑清单,项目范围说明书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项目网络图,更新后的项目活动清单、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范围说明书。

估算活动资源

估算活动资源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估算活动资源就是确定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是用何种资源(人员,设备或物质),每一种的使用量,以及何时用于项目计划活动。

估算活动资源过程同费用估算过程紧密配合。

估算活动资源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备选方案分析
  3. 出版的估算数据
  4. 项目管理软件
  5. 自下而上估算

估算活动资源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资源日历,企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活动资源需求,活动属性,资源分解结构,资源日历和请求的变更。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概述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是利用计划活动对应的工作范围,需要的资源类型和资源数量,以及相关的资源日历(用于标明资源的有无或多寡)信息,计算计划活动需要执行多少时间的过程。

估算计划持续时间的依据来自项目团队最熟悉具体计划活动工作内容性质的个人或集体。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
  2. 类比估算
    • 类比估算是指已过去的类似的项目的参数值(如持续时间、预算、规模、重量和复杂性等)为基础,来估算未来项目的同类参数或指标。
  3. 参数估算
    • 参数估算是指利用历史数据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来估算诸如成本,预算和持续时间等活动参数。
  4. 三点估算
    • 通过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用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中的三点估算可以提供活动持续时间估算的准确性。
    • 估计时间 = (最坏时间 + 4 x 正常时间 + 最佳时间) / 6
  5. 储备分析
    • 在进行持续时间估算时,需考虑应急储备(又称为时间储备或者缓冲时间)。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活动资源需求,资源日历,项目范围说明书,企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和更新后的项目文件。

制定进度计划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是依据项目时间管理过程的结果来决定项目活动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项目计划要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才能最后完成,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

主要内容

  1. 项目综合进度计划
  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 项目采购进度计划
  4. 项目验收进度计划
  5. 项目维护计划

约束条件

项目进度计划直接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包括来自社会,环境,资源,技术等。项目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关键事件或里程碑事件也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制定进度计划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1.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
    • 最早开始时间(ES),最迟开始时间(LS),最早完成时间(EF),最迟完成时间(LF),总时差(TF),自由时差(FF)
    • 项目关键路径指的是能够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中的最长路径,具有最少的浮动时间或时间差,代表了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
  2. 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 PERT和CPM在网络图的画法上基本项目,主要区别是在时间的估算和分析上。CPM需要一个确定的工作时间,而PERT需要估计工作时间的三个值: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最悲观时间。
  3. 持续时间压缩技术
    费用交换
    又称为赶工,增加一定的费用,从而获得以最低的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进度压缩。(增加费用节省时间)
    并行处理
    又称为快速跟进,对于一个正常的工作可考虑按照并行的方式进行。(缩短时间增加风险)

制定进度计划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项目进度网络图,活动资源需求,资源日历,活动持续时间估算,项目范围说明书,企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项目进度计划,进度基准,进度数据和更新后的项目文件。

  • 带日期信息的网络图,甘特图,里程碑图和项目进度计划表

控制进度

控制进度的基本思想: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控制进度的关键是监控项目的实际进度,及时将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偏差。

项目进度控制概念和内容

控制进度
监控项目的状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以及管理进度变更的过程。

控制进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如果发生偏差,找出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偏差。
  2. 对引起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这种变化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 确定项目进度是否已经发生变更,当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1. 项目进度报告
  2. 使用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3. 应用项目时间管理软件
  4. 进行比较和分析

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工作绩效信息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变更请求,更新后的组织过程资产、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文件。


项目范围管理

考点:

  1. 项目范围概述
    • 项目范围的定义
    • 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
    • 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
  2. 范围计划编制和范围说明书
    • 范围计划过程所用的工具与技术
    • 范围计划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3. 定义范围和工作分解结构
    • 定义范围
    • 范围说明书
    • 工作分解结构
    • 创建WBS所采用的方法
    • WBS创建工作的输入和输出
  4. 核实范围
    • 核实范围的工作要点
    • 核实范围所采用的方法
    • 核实范围的输入和输出
  5. 控制范围
    • 控制范围涉及的主要内容
    • 控制范围与项目整体变更管理的联系
    • 控制范围与用户需求变更的联系
    • 控制范围所用的工具与技术
    • 控制范围的输入和输出

范围管理概述

项目范围的定义

项目范围
是指产生项目产品阶段包括的所有工作以及产生这些产品经过的所有过程,涉及到项目产品或服务以及实现该产品或服务所需要开展的所有工作。项目的范围包括项目产品范围和项目工作范围两个含义。

项目产品范围管理和项目工作范围管理必须很好结合,确保项目工作可以得到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

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

项目范围管理主要保证项目利益相关者在项目要产生什么样的可交付成果方面达成共识,同时在如何生产这些可交付成果方面打定一定的共识。

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

过程名称 输入 工具与技术 输出
收集需求 项目章程 访谈 需求文件
干系人登记册 焦点小组会议 需求管理计划
引导式研讨会 需求跟踪矩阵
群体创新技术
群体决策技术
问卷调查
观察
原型法
定义范围 项目章程 专家判断 项目范围说明书
需求文件 产品分析 项目文件(更新)
组织过程资产 备选方案识别
引导式研讨会
创建/制作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范围说明书 分解 工作分解结构
需求文件 工作分解结构词典
组织过程资产 范围基准
项目文件(更新)
核实范围 项目管理计划 检查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需求文件 变更请求
需求跟踪矩阵 项目文件(更新)
确认的可交付成果
控制范围 项目管理计划 偏差分析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
工作绩效信息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需求文件 变更请求
需求跟踪文件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文件(更新)

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的方法

  1. 访谈
  2. 焦点小组会议
  3. 引导式研讨会
  4. 群体创新技术
    • 头脑风暴法
    • 名义小组技术
    • 德尔菲技术
    • 概念/思维导图
    • 亲和图
  5. 群体决策技术
    • 一致同意
    • 大多数同意
    • 相对多数同意
    • 独裁
  6. 问卷调查
  7. 观察
  8. 原型法

需求管理计划

需求管理计划描述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需求,是对项目需求进行定义、确定、记录、核实管理和控制的行动指南。

  1. 如何规划、跟踪和汇报各种需求活动。
  2. 需求管理需要使用的资源。
  3. 培训计划。
  4. 项目干系人参与需求管理的策略。
  5. 判断项目范围与需求不一致的准则和纠正规程。
  6. 需求跟踪结构。
  7. 配置管理活动。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通常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形式来定义项目的需求。高质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应该满足以下四个要求:

  1. 完整性
  2. 一致性
  3. 可修改性
  4. 可跟踪性

需求跟踪

需求跟踪时重要的项目需求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为项目组织提供了在投资方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产品之间保持一致性的能力。

跟踪需求的过程包括以下七个内容:

  1. 从需求到业务需求、机会、目的和目标
  2. 从需求到项目目标
  3. 从需求到项目范围(WBS)中的可交付成果
  4. 从需求到产品设计
  5. 从需求到产品开发
  6. 从需求到测试策略和测试脚本
  7. 从宏观需求到详细需求
  • 需求跟踪能力链
    根据国家标准GB/T 8567-2006,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每个配置项的需求到其涉及的系统(或子系统)需求都要具有双向可追踪性。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requirement_traceability_link.png

  • 需求跟踪的目的
    • 审核
    • 变更影响分析
    • 维护
    • 项目跟踪
    • 再工程
    • 重复利用
    • 减小风险
    • 测试
  • 需求跟踪矩阵
    表示需求和其他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的最普遍方式是使用需求跟踪(能力)矩阵。

    从用户原始需求到系统需求之间的跟踪:

    用例 UC-1 UC-2 UC-3 …… UC-n
    原始需求
    FR-1
    FR-2
    ……
    FR-n

    从系统需求到下游工作产品之间的跟踪:

    元素 功能点 设计元素 代码模块 测试用例
    用例
    UC-1
    UC-2
    ……
    UC-n

定义范围

工具与技术

  1. 专家判断
  2. 产品分析
  3. 备选方案识别
  4. 引导式研讨会

输入和输出

输入
项目章程,需求文件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以及为了提交这些可交付成果而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范围说明书也表明了项目干系人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如下具体内容:

  1. 产品范围描述
  2. 产品验收标准
  3. 项目可交付成果
  4. 项目的除外责任
  5. 项目制约因素
  6. 项目假设条件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定义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
一种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而将项目工作任务分解的技术,是一种以可交付成果为分解对象,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
滚动式规划
要在未来远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子项目,可以等待信息足够明确之后在进行WBS的细化分解的技术。
WBS词典
是WBS的配套文档,用来描述每个WBS元素,详细说明任务的编号,名称,工作说明,相关活动列表,里程碑列表,承办组织,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源需求,成本估算,负载量,规格,合同信息,质量要求和有工作质量的技术参考资料等。

WBS作用

  1. 明确和准确的说明项目的范围
  2. 清楚的定义项目的边界
  3. 规定个独立单位分派人员的职责
  4. 针对独立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需要量的估算
  5. 为计划、预算、进度安排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的基础
  6. 将项目工作和项目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7. 确定工作的内容和顺序
  8. 估计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费用
  9. 防止需求蔓延

工具与技术

  1.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 确定WBS结构与编制方法
  3.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 为WBS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 核实工作分解的程度是否必要且充分

输入和输出

输入
项目范围说明书,需求文件和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WBS和WBS词典。

核实范围

核实范围
客户等项目干系人正式验收并接受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工作要点

核实范围应该贯穿项目的始终。核实范围是有关工作结果的接收问题,质量控制是有关工作结果的正确与否。

核实范围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进行范围核实的时间
  2. 识别范围核实需要哪些投入
  3. 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求
  4. 确定范围核实会议的组织步骤
  5. 组织范围核实会议

工具与技术

核实范围主要采用检查方法。检查包括诸如测量、测试和验证以确定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要求和产品的验收标准。

输入和输出

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和确认的可交付成果。
输出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变更请求和核实范围过程记录。

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
监控项目状态如项目的工作范围状况和产品范围状态的过程,也是控制变更的过程。

控制项目范围以确保所有请求的变更和推荐的纠正行为都要通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

主要内容

  1. 影响导致范围变更的因素
  2. 确保所有被请求的变更按照项目整体变更过程处理
  3. 范围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工具与技术

控制范围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是偏差分析。

输入和输出

输入
范围基准,范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和需求管理计划。
输出
工作绩效测量结果,需要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织过程资产和其他相关的项目文件。


项目整合管理

考点:

  1. 项目整合管理的含义,作用和过程
  2. 项目启动
    • 项目启动包含的内容
    • 制定项目章程
    • 选择项目经理
  3. 项目计划管理
    • 项目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 项目计划的内容
    • 项目计划编制
    • 项目计划实施
    • 项目计划实施的监控
  4. 项目整体变更管理
    • 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 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 变更管理的组织机构
    • 变更管理的工作程序
    • 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 变更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 变更管理的输入和输出
    • 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之间的关系
  5. 项目收尾管理
    • 项目收尾的内容
    • 项目收尾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 项目收尾的输入和输出
    • 对信息系统的后续工作的支持
    • 项目团队人员的转移

项目整合管理概述

项目整合管理
是指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汇集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对所有项目计划,进行整合执行及控制,以保证项目各要素项目协调的全部工作和活动过程。

项目整合管理是围绕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控制,在整个组织的环境中进行的。

项目输入:

项目工作说明书
对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成果或服务的文字说明,对内部项目来说有称为任务书,对于外部项目来说项目工作说明书是招标文件的一部分。
企业环境因素
涉及并影响项目成功的环境,组织的因素和系统。
组织过程资产
包括项目实施组织的企业计划,政策方针,规程,指南和管理系统,以及组织知识和经验教训。

工具和技术:

项目管理方法
定义的一些列项目过程组,相关的过程和控制功能,并将所有这些合并起来发挥整体作用。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MIS)
组织内可用的系统化的自动化工具集。
专家判断
具有专门知识或受过专门培训的团体和个人提供的技术和管理建议。
过程名称 输入 工具与技术 输出
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工作说明书 专家判断 项目章程
商业论证
合同
企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章程 专家判断 项目管理计划
企业规划过程输出
企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项目管理计划 专家判断 可交付结果
批准的变更请求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工作绩效信息
企业环境因素 变更请求
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文件(更新)
监控项目工作 项目管理计划 专家判断 变更请求
绩效报告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企业环境因素 项目文件(更新)
组织过程资产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项目管理计划 专家判断 变更请求状态(更新)
工作绩效信息 变更控制委员会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变更请求 项目文件(更新)
企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结束项目阶段 项目管理计划 专家判断 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移交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组织过程资产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启动
以书面的、正式的形式肯定项目的成立与存在,同时以书面正式的形式为项目经理进行授权。

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
正式批准项目的一个文档,或者是批准现行项目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文档。

项目章程应当包括以下直接列入的内容或援引自其他文件的内容。

  1. 基于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提出的要求。
  2. 项目必须满足的业务要求或产品需求。
  3. 项目的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
  4. 委派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的权限级别。
  5. 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
  6. 项目干系人的影响。
  7. 职能组织及其参与。
  8. 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
  9. 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
  10. 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

项目章程的作用:

  1. 正式宣布项目的存在。
  2. 粗略的规定项目的范围。
  3. 正式任命项目经理。

选择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负责协调项目建设方或承建方的各种事务,采集需求,监控项目进度等工作的人员。一般来说指承建方的项目团队的负责人。有时建设方也会指派项目经理,或称项目负责人,或称甲方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负责沟通、协商,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纠纷的关键人物,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承担主要责任,是项目有关各方协调配合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项目经理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式:

  1. 由企业高层领导委派
  2. 由企业和用户协商选择
  3. 竞争上岗

项目计划管理

概述

项目管理计划
是项目的主计划或称为主体计划。确定了执行、监控和结束项目的方式和方法,包括项目需要执行的过程、项目生命周期、里程碑和阶段划分等全局性内容。项目管理计划是制定其他子计划的依据和基础,从整体上指导项目工作的有序进行。
  • 主要内容
    1. 项目整体介绍
    2. 项目组织描述
    3. 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
    4. 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时间进度和预算
  • 基本原则
    1. 目标统一管理
    2. 方案统一管理
    3. 过程统一管理
    4. 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统一协调
    5. 计划统一管理
    6. 人员资源统一管理
    7. 个干系人的参与
    8. 逐步精确
  • 工作流程
    1. 明确目标。
    2. 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3. 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4. 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
    5. 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份计划。
    6. 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项目管理计划。
    7. 评审和批准项目管理计划。
    8. 获得批准的项目管理计划成为项目的基准。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1. 注意项目计划的层次。
  2. 该详细的详细,该简略的简略。
  3. 制定的项目计划要现实。
  4. 重视与客户的沟通。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项目计划与项目执行应该相互渗透,基本原则就是:谁计划,谁实施,所有人按计划办事。

项目经理在项目计划实施中要起到表率作用。

监控项目工作

  • 目的
    提供对项目进展的理解,从而在项目表现出明显偏离计划时能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 手段
    通过在预定的里程碑,或者项目进度表或工作分解结构的某个阶段性的节点,将实际的工作产品和任务属性、工作量、成本,以及进度与计划进行对比确定进展情况。
  • 类型
    • 来源
      正规控制
      利用项目实施组织或项目班子建立的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例如定期召开的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阅读项目进度报告等手段。
      非正规控制
      项目经理频繁的到项目管理现场,同项目管理人员交流,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控制过程步骤相同,具使用PDCA戴明循环。非正规要比正规频繁,正规每次花费的时间要比非正规多,两种控制过程对于项目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 性质
      1. 预防性控制
      2. 更正性控制
    • 位置
      1. 预先控制
      2. 过程控制
      3. 事后控制
    • 性质
      1. 直接控制
      2. 间接控制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概述

  • 定义
    整体变更控制
    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对变更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其目标是对影响变更的因素进行分析、引导和控制,使其朝着有利于项目的方向发展。
  • 类型
    • 性质
      1. 重大变更
      2. 重要变更
      3. 一般变更
    • 迫切性
      1. 紧急变更
      2. 非紧急变更
    • 领域和阶段
      1. 进度变更
      2. 成本变更
      3. 质量变更
      4. 设计变更
      5. 实施变更
      6. 工作(产品)范围变更
    • 空间
      1. 内部环境变更
      2. 外部环境变更
  • 变更产生的原因
    1. 产品范围(成果)定义的过失或疏忽
    2. 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疏忽
    3. 增值变更
    4. 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
    5. 项目执行过程与项目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6. 外部事件
  • 输入与输出
    输入
    项目计划,执行绩效报告,变更请求。
    输出
    更新项目计划,纠正措施和经验教训。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change_control.png

  • 工具与技术
    1. 变更控制系统
    2. 配置管理

基本原则

  1. 谨慎对待变更请求
  2. 高度重视需求变更
  3. 签署变更控制的协议
  4. 在基准基础上做好变更准备
  5. 需有好的变更控制工具支持
  6. 将项目变化融入项目计划
  7. 及时发布变更信息

组织机构

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或是更完整的配置控制委员会是项目的所有者权益代表,负责裁定接受哪些变更。

工作程序

  1. 提出与接受变更请求
  2. 对变更初审
  3. 变更方案论证
  4. 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
  5. 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
  6. 变更实施的监控
  7. 变更效果的评估
  8. 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工作内容

  • 严格控制项目变更申请的提交
  • 变更控制
    • 对进度变更的控制
    • 对成本变更的控制
    • 对合同变更的控制
  • 变更控制与其他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束项目或阶段

合同收尾

合同收尾办法涉及结算和关闭项目所建立的任何合同、采购或买进协议,也定义了为支持项目的正式管理收尾所需的与合同相关的活动。这一过程包括产品验证和合同管理的收尾(更新反映最终结果的合同记录并把将来会用到的信息存档)合同在早期中止是合同收尾可能涉及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情况一般由合同相应条款规定。

管理收尾

管理收尾包括下面提到的按部就班的行动和活动。

  1. 确认项目或者阶段已满足所有赞助者、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需求的行动和活动。
  2. 确认己满足项目阶段或者整个项目的完成标准,或者确认项目阶段或者整个项目的退出标准的行动和活动。
  3. 当需要时,把项目产品或者服务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者移交到生产和(或)运作的行动和活动。
  4. 活动需要收集项目或者项目阶段记录、检查项目成功或者失败、收集教训、归档项目信息,以方便组织未来的项目管理。

项目后的评估

项目后的评估的意义是将项目的所有工作加以客观的评价,从而对项目的全体成员的成果形成绩效结论。

项目审计

项目审计应由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进行,相关的审计项目应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列出。在结束项目的时候,对已经列出的的支出和收入进行财务审计,对不合理的支出和收入加以分析,以改进项目的管理服务。

输入与输出

  • 输入
    1. 项目管理计划
    2.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3. 组织过程资产

    可能影响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主要包括:

    1. 对结束项目或阶段的指南或要求
    2. 历史信息与经验教训知识库
  • 输出
    1. 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
    2. 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
      • 项目档案
      • 项目或阶段收尾文件
      • 历史信息


项目立项管理

考点:

  1. 立项管理内容
    • 需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 招投标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产物
  2. 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 立项申请书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 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 项目论证评估的过程和方法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 项目招标文件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 招标评分标准的制定
    • 评标的过程
    • 选定项目承建方的过程和方法
  3. 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 项目识别
    • 承建方技术能力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 承建方人力及其他配置资源能力可行性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 承建方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 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
    • 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 投标的主要过程和关注要点
  4. 签订合同
    • 投标方与候选供应方谈判的要点
    • 建设方和承建方签订合同的过程和要点
  5. 政府采购法

立项管理内容

需求分析

  • 概念
    需求分析
    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项目发起人及项目其他干系人的要求、待开发的信息系统要解决客户和用户的业务问题以及问题的来龙去脉。
  • 特点
    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通常被认为是一件最困难的工作。该阶段工作有以下特点。
    1. 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存在沟通方面的困难。
    2. 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3. 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系统变更的代价呈非线性增长。越往后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越大。

项目建议书

  • 概念
    项目建议书
    又称立项申请。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须的文件,是该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 内容
    1. 项目的必要性
    2. 项目的市场预测
    3. 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4. 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概念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 特点
    1. 预见性
    2. 公正性
    3. 可靠性
    4. 科学性
  • 内容
    1. 投资必要性
    2. 技术的可行性
    3. 财务可行性
    4. 组织可行性
    5. 经济可行性
    6. 社会可行性
    7. 风险因素及对策

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立项申请书(项目建议书)的编写、申报和审批

  • 主要内容
    对于技术类项目的立项申请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 项目名称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 项目目的、作用及意义
    4. 项目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5. 研究开发领域,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内容,技术方案和试验地点、规模、进度安排
    6. 项目的研究开发情况,现有工作基础和设备条件
    7. 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技术人员
    8. 项目起止时间,最终达到的目标,前景及预期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
    9. 项目经费预算、用途和用款计划
    10. 其他
  • 编写
    立项申请书由政府部门、全国性专业公司以及现有企事业单位或新组成的项目法人提出。大中型和限额以上拟建项目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应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1
  • 申报
    需要上报国家发改委或国家经贸委审批的项目,一般由主管部门先报到市发改委或市经委初审,初审同意后由市发改委或市经委上报。
  • 审批
    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管部门上报,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
    •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项目,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总投资在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分别由省发改委、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审批;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上报国务院审批。

    • 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
      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1. 小型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外资项目、300万美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2. 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建议书批准之后的主要工作
    1. 确定项目建设的机构、人员。
    2. 选定建设地址,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做规划设计方案。
    3. 落实筹措资金方案。
    4. 落实原料的供应、配套方案、安全消防措施等。
    5.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名称预登记。
    6. 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
    7.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 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
    是介于机会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的一个中间阶段。是在项目意向确定之后,对项目的初步估计。
    • 目的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在立项申请书(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后对该项目做粗略的论证估计,其目的如下。
      1. 分析项目是否有前途,从而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2. 项目中是否有关键性的技术或项目需要解决。
      3. 必须要做哪些职能研究或辅助研究(如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重大事件处理、深入市场研究等)。
    • 主要内容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如下。
      1. 市场和生产能力。
      2. 物料投入分析,包括从建设到经营的物料的投入分析。
      3. 座落地点及厂址的选择。
      4. 项目设计包括项目总体规划,工艺设备计划、土建工程规划等。
      5. 项目进度安排。
      6. 项目投资与成本估算,包括投资估算、成本估算、筹集资金的渠道及初步筹集方案。
    • 结果
      • 肯定
        • 直接上马
        • 转入详细可行性研究
        • 展开专题研究
      • 否定
        • 下马
  • 详细可行性研究
    • 方法
      1. 经济评价法
      2. 市场预测法
      3. 投资估算法
      4. 增量净效益法
    • 内容
      1. 概述
      2. 需求确定
      3. 现有资源、设施情况分析
      4. 设计(初步)技术方法
      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建设
      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
      7. 项目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培训计划
      8.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效果评价)
      9. 合作/协作方式
  • 项目论证
    • 概念
      项目论证
      对拟实施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可控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技术经济研究活动。
    • 作用
      通过对实施方案的工艺技术、产品、原料、未来的市场需求与供应情况以及项目的投资与收益情况的分析,从而得出各种方案的优劣以及在实施技术上是否可行,
    • 原则
      1. 合规
      2. 政策、技术、经济相结合
      3. 重视数据资料
      4. 要加强科学的预测工作
      5. 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6. 近期经济效果与远期经济效果相结合
      7.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内容
      1. 项目运行环境评价
      2. 项目技术评价
      3. 项目财务评价
      4.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5. 项目环境评价
      6. 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7. 项目不确定性和风险评价
      8. 项目综合评价
  • 项目评估
    • 定义
      项目评估
      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或企业)、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

      项目评估是项目投资前期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特征
      1. 一个独立的项目评估机构(或投资咨询机构)对委托部门负责或对委托评估的项目负责,这个委托部门可以是政府机构、投资贷款银行,也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只提供多方案比较依据,而项目评估报告通常是对多方案择优。
      3. 项目评估从大局出发,因而更能保证宏观与微观、全局和局部利益的统一,这样也就更能避免投资失误。
      4. 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科学化、程序化和公正性的有力保证.
    • 原则
      1. 必须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经济建设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经济政策,特别是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和参数》 。
      2. 项目评估必须建立在满足技术功能要求和可行的基础上,要求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是经过试验鉴定或实际验证证明其是合适过关和稳妥可靠的,并有靠得住的市场、原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供应等必要条件.
      3. 项目评估应遵循可比原则,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要一致。
      4. 项目评估应以动态分析为主,采用国家规定的动态指标.必要时也可采用一些静态指标进行辅助分析。
      5. 项目经济评估工作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同时还取决于市场需求预测、工程技术方案选择、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产品成本估算、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等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6. 项目评估的内容、深度及计算指标应能满足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7. 项目评估主要是经济评估,但不能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应结合工程技术、环境、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选定最佳方案。
      8. 项目评估必须确保科学性、公正性和可靠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允许无原则的迁就.
    • 内容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资源、市场、技术和经济之间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既是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又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也是项目评价、投资决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项目评估的重点内容:
      1. 建设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和市场预测的评估。
      2. 建设条件的评估。
      3. 技术方案的评估。
      4. 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的评估。
      5. 社会经济效果的评估。
      6. 社会效益评估。
      7. 综合评估。
    • 程序
      项目评估工作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 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进度。
      2. 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3. 分析与评估。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按照项目评估内容和要求,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
      4. 编写评估报告。
    • 方法
      • 项目评估法和全局评估法
        项目评估法(局部评估法)以具体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评估对象。费用、效益的计量范围仅限于项目本身。适用于关系简单,费用、效益容易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

        企业评估法(全局评估法)从企业全局出发,通过比较一个企业改造和不改造两个不同方案经济效益变化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适用于生产系统复杂,效益、费用不好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

      • 总量评估法和增量评估法
        总量评估法的费用、效益测算采用总量数据和指标,确定原有固定资产重估值是估算总投资的难点。总量法适用于项目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效益的变化和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指标。

        增量法采用增量数据和指标并满足可比性原则。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改造”和“不改造”两个方案转化为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利用方案之间的差额数据来评价追加投资的经济效果。

      • 费用效益分析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主要是比较为项目所支出的社会费用(国家和社会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和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效益,评估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度。最重要的原则是项目的总收入必须超过总费用
      • 成本效用分析法
        效用包括效能、质量、使用价值、受益等,这些标准常常无法用数量衡评,且不具可比性,因此,评价效用的标准很难用绝对值表示。通常采用移动率、利用率、保养率和可靠程度等相对值来表示。成本效用分析法主要是分析效用的单位成本,即为获得一定的效用而必需耗费的成本,以及节约的成本,即分析净效益。若有功能或效益相同的多项方案,自然应选用单位成本最低者。
      • 多目标系统分析法
        如果项目具有多种用途,很难将其按用途分解单独分析,这种情况下应采用多目标系统分析法,即从整体角度分析项目的效用与成本,效益与费用,计算出净收益和成本效用比。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按照《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专门评审机构评审后审核批复。

    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共建的电子政务项目,由中央政务部门牵头组织地方政务部门共同编制项目建议书,涉及地方的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应征求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的意见。

    中央和地方共建的需要申请中央财政性资金补助的地方电子政务项目,由地方政务部门组织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并报项目审批部门审批。补助资金可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一次或分次下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
    

项目招标

  • 招标
    • 概念
      招标
      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 招标程序
      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如下:
      1. 采购人编制计划,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
      2. 采购办与招标代理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 建设单位委托相关的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
      4. 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5. 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 接受投标人标书。
      7. 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 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 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 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 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 编制招标文件
      1. 技术要求
      2. 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
      3. 投标报价要求
      4. 评标标准
      5. 标段划分
      6. 工期确定
    • 制定招标评分标准
      制定招标评分标准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 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
      3. 得分应能明显区分高低
      4. 执行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政策
      5. 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
      6. 细则横向比较
  • 投标
    • 概念
      投标
      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提交标书,争取中标的行为。
    • 投标活动流程
      1. 编制标书
      2. 递交标书
      3. 标书的签收
  • 评标
    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技术、经济等相关领域专家、招标人和招标机构代表等5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开标前,招标机构及任何人不得向评标专家透露其即将参与的评标项目内容及招标人和投标人有关的情况。
  • 选定项目承建方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2. 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项目识别

项目识别
承建方项目立项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

在国外一般是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寻找项目机会,但在国内还需考虑到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导向。

  1. 从政策导向中寻找
  2. 从市场需求中寻找
  3. 从技术发展中寻找

项目论证

  • 承建方技术可行性分析
    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较、选择和评价。
  • 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
    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人和其他资源的潜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主要作用有如下三个方面。
    1.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充分施展其才华,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形成一种整体合力,在项目中实现 1+l>2 的效果。
    3. 充分激活和放大其他资源,因为人力资源的激活和放大是其他资源放大和激活的前提,其他资源要通过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发挥其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
  •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
  • 项目风险分析
    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法,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 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对潜在投标人进行分析,包括了解潜在投标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初步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的排名,了解自己企业优势和劣势的同时,也应了解潜在投标人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在投标中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投标

  • 获取招标文件
    获取招标文件后,投标人应当仔细分析招标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投标方案。投标人应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
  • 编写投标文件
    投标方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的所有内容,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文件,并保证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以使其投标文件对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投标文件包括下列部分。

    1. 投标书、投标报价一览表、分项一览表。
    2. 投标资格证明文件。
    3. 公司与制造商代理协议和授权书。
    4. 公司有关技术资料及客户反馈意见。

    投标方可对本招标文件“招标设备一览表”中所列的所有设备进行投标,也可只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设备投标,但不得将一项中的内容拆开投标。

    投标文件的签署及规定如下。

    1. 投标文件正本和副本须打印并由投标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签署。
    2. 除投标方对错处作必要修改外,投标文件中不许有加行、涂抹或改写。
    3. 电报、电话、传真形式的投标概不接受.

    投标文件的密封和标记如下。

    1. 投标方应准备正本一份和副本若干,用信封分别把正本和副本密封,并在封面上注明“正本和副本”字样,然后一起放入招标文件袋中,再密封招标文件袋。一旦正本和副本有差异,以正本为准。
    2. 每一密封信封上注明何时之前不准启封。
    3. 投标文件由专人送交,投标方应将投标文件按规定进行密封和装订后,并按投标注明的时间和地址送至招标方。
  • 参加投标活动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

    开标时,由专业的负责人进行唱标。唱标主要是公布投标报价,其他内容看招标文件要求,如果是监理标还会有总监姓名、职称等,如果是建设标可能会有项目经理的姓名和资质等。

    为了保证引起充分竞争,对于投标人少于三个的,一般应当重新招标;这种情况在国外称之为“流标”。按照国际惯例,至少有三家投标者才能带来有效竟争,因为两家参加投标,缺乏竞争,投标人可能提高采购价格,损害招标人利益。

  • 常见投标注意要点
    1. 投标人购买标书后,应仔细阅读标书的投标项目要求及投标须知。在获得招标信息,同意并遵循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自己投标文件。
    2.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出实质性响应。符合招标文件的所有条款、条件和规定且无重大偏离与保留。
    3. 投标人应对招标项目提出合理的价格。高于市场的价格难以被接受,低于成本报价将被作为废标。因唱标一般只唱正本投标文件中的“开标一览表”,所以投标人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填写“开标一览表”、“投标价格表”等。
    4. 投标人的各种商务文件、技术文件等应依据招标文件要求备全,缺少任何必须文件的投标将被排除在中标人之外。商务文件一般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授权书、代理协议书等)、资信证明文件(包括保函、已履行的合同及商户意见书、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状况书等)。技术文件一般包括投标项目方案及说明等。
    5. 除此之外,投标人还应有整套的售后服务体系,其他优惠措施等。

签订合同

合同谈判

在确定中标人后,即进入合同谈判阶段。合同谈判的方法一般是先谈技术条款,后谈商务条款。

签订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如果中标人不同意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或条款按时进行签约,招标方有权宣布该标作废而与第二最低评估价投标人进行签约(或与综合得分第二高的投标人进行签约).如果所有投标人都没有能够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和条件进行签约,或者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价都超出本合同标的预算,则可以在请示有关管理部门之后宣布本次招标无效,而重新组织招标。

政府采购法

总则

政府采购
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采购
是指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货物
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
工程
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服务
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

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政府采购当事人

政府采购当事人
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采购人
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
供应商
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

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方式

  • 类别
    1. 公开招标
    2. 邀请招标
    3. 竞争性谈判
    4. 单一来源采购
    5. 询价
    6.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 邀请招标
    1. 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
    2.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
  • 竞争性谈判
    1. 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2. 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
    3. 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
    4. 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 单一来源
    1. 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2. 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
    3. 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政府采购程序

  • 邀请招标
    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
  • 公开招标
    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

    在招标采购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废标:

    1. 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
    2. 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3. 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
    4. 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
    废标后,采购人应当将废标理由通知所有投标人。
    
  • 竞争性谈判
    1. 成立谈判小组。谈判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2. 制定谈判文件。谈判文件应当明确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
    3. 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谈判小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并向其提供谈判文件。
    4. 谈判。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
    5. 确定成交供应商。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最后报价,采购人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的供应商。
  • 询价
    询价方式采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1. 成立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询价小组应当对采购项目的价格构成和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作出规定。
    2. 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根据采购需求,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3. 询价。询价小组要求被询价的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
    4. 确定成交供应商。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被询价的未成交的供应商。

政府采购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方式约定。采购人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表其与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由采购代理机构以采购人名义签订合同的,应当提交采购人的授权委托书,作为合同附件。

经采购人同意,中标、成交供应商可以依法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分包履行的,中标、成交供应商就采购项目和分包项目向采购人负责,分包供应商就分包项目承担责任。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采购人需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合同,但所有补充合同的采购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的百分之十。

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

采购人应当在收到供应商的书面质疑后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暂停采购活动,但暂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监督检查

  1. 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
  2. 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3. 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法律责任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1. 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2. 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3. 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的。
  4. 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5.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6. 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
  7. 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 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2. 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3. 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4. 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有前两条违法行为之一影响中标、成交结果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 未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的,终止采购活动。
  2. 中标、成交供应商已经确定但采购合同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从合格的中标、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3. 采购合同已经履行的,给采购人、供应商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附则

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和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不适用本法。

军事采购法规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

Footnotes:

1 初步可行性报告可由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考点:

  1. 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体系
    •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 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 项目干系人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成
    •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2. 项目的组织
    • 组织体系
    • 文化与风格
    • 组织结构
  3. 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
    • V模型
    • 原型化模型
    • 螺旋模型
    • 迭代模型
  4.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 项目过程
    • 项目管理过程组
    • 过程的交互

什么是项目

项目的定义

  • 概念
    项目(Project)
    一个组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的资源1,在确定的期限内2,为特定发起人而提供的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 要素
    范围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费用
    项目的成本
    时间
    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费用和范围这三个要素构成所谓的项目三角形3。对三角形的任何一边进行调整,都会影响其他两边。

    质量处于项目三角形的中心。质量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中的任何一条所做的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它是时间、费用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ject_triangle.png

    根据项目的不同,对这三个要素的要求也不同。放在第一位的要素,成为 关键要素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首先将 关键要素 固定下来,然后再固定其他要素,对任何一个要素的调整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

  • 成功条件
    一个成功的项目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 在规定的目标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
    2. 项目成本不多于原计划预算
    3. 符合项目目标的质量要求

项目目标

  • 概念
    项目目标(Project Objectives)
    一个项目为了达到预期成果必须完成的各项指标标准。

    成果性目标
    项目按照客户需要交付的产品、服务或成果。
    约束性目标
    完成项目成果性目标的时间、成本以及要求满足的质量
  • 原则
    SMART原则
    项目目标的制定同样需要遵循SMART原则。

    Sp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测量的
    Achievable
    可达成的
    Relevant
    相关的
    Time-bound
    有时限的
  • 特点
    • 多目标性
      对一个项目而言,项目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实现一系列的目标,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但是很多时候不同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实施项目的过程就是多个目标协调的过程,由同一个层次目标的协调,也有不同层次总项目目标和子目标的协调,项目目标和组织战略的协调等。

      项目目标基本表现为三方面,即时间、成本、技术性能(或质量标准)。实施项目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使得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预算基础上,获得期望的技术成果。然而这三个目标之间往往存在冲突。例如,通常时间的缩短要以成本的提高为代价,而时间及成本的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技术性能地实现,因此三者之间要进行一定的平衡。

    • 优先性
      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不同目标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需要,其重要性也不一样,例如在启动阶段,可能更关注技术性能,在实施阶段,主要关注成本,在验收阶段关注时间进度。对于不同的项目,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例如单纯的软件项目可能更关注与技术指标和软件质量。

      当项目的三个基本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成功的项目管理者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权衡,进行优选。当然项目目标的冲突不仅限于三个基本目标,有时项目的总体目标体系之间也会存在协调问题,都需要项目管理者根据目标的优先性进行权衡和选择。

    • 层次性
      项目目标的层次性是指对项目目标的描述需要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结构。即,一个项目目标既有最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也要由较低层次的具体目标。通常名确定义的项目目标按期意义和内容表示为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层次越低的目标描述的应该越清晰具体。

项目的特点

独特性
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目标。
一次性
有明确的起止时间。
整体性
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
多变性
资源需求是动态多变的。
临时性
临时性组织。
不确定性
实现项目目标存在复杂性和风险性。
项目发起人
提供资金。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 概念
    系统集成项目
    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 产品
    一种满足需求、支持用户业务的信息系统。
  • 指导方法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 特点
    1.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要以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 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常常不够明确、复杂多变,由此应加强需求变更管理以控制风险。
    3. 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4. 高技术与高技术的集成。
    5. 系统工程。
    6. 项目团队年轻,流动率高。
    7. 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项目与日常运营

运营
一个组织内重复发生的或经常性的事务,通常由组织的一个业务部门来负责。

项目和运营的主要区别在于:运营是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的,而项目则是临时性的和独特的。

项目 运营
独特性 重复性
有限时间 无限时间
革命性改变 渐进性改变
资源多变性 资源稳定性
组织临时性 组织稳定性
效果性结果 效率性结果
不确定性 经验性
目标驱动 任务驱动

项目和战略

组织内的一些问题因为正常运营限制而无法解决,项目就成为组织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也是组织实施战略的一种手段。

  1. 市场需求
  2. 业务需求
  3. 大客户需求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一系列的计划,组织,用人,指导与控制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充分运用企业的资源,包括资本,物料,时间与员工等,以实现企业的相对短期目标。简而言之,项目管理就是应用管理知识与技能,完成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中,根据其逻辑关系将项目管理分成五个阶段:启动,策划,执行,监控和收尾。

启动
包括发起项目,授权启动项目,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利益干系人。
计划
包括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范围,配置项目人力资源,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项目预算表,确定项目预算表,制定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确定项目沟通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执行
当项目启动和策划中要求的前期条件具备时,项目即开始执行。
监控
包括实施项目,跟踪项目,控制项目。
收尾
包括项目移交评审,项目合同收尾,项目行政收尾。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cess_groups.png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域
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
保障知识域
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
伴随知识域
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
过程知识域
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

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1. 项目管理体系
  2. 应用领域知识,标准,规则
  3. 项目环境
  4. 通用管理知识和技能
  5. 软技能

项目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 IPMA和IPMP
    IPMA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成立于1965年,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是一个全球项目管理非政府组织。中国是该组织的会员国之一。
    ICB
    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IPMA Competence Baseline,ICB),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1998年确认的国际项目经理资质认证(IPMP)全球通用体系。
    IPMP
    国际项目经理资质认证(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具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和专业权威性,代表了当今项目管理资格认证的最高国际水平。

    A级
    高级项目经理
    B级
    项目经理
    C级
    项目管理从业人员
    D级
    项目管理助理
    28个核心要素 14个附加要素
    1) 项目和项目管理 15) 资源 1) 项目信息管理
    2) 项目管理的实施 16) 项目费用与融资 2) 标准和规则
    3) 按项目进行管理 17) 技术状态与变化 3) 问题解决
    4) 系统方法与综合 18) 项目风险 4) 谈判、会议
    5) 项目背景 19) 效果量度 5) 长期组织
    6) 项目阶段与生命周期 20) 项目控制 6) 业务流程
    7) 项目开发与评估 21) 信息、文档与报告 7) 人力资源开发
    8) 项目目标与策略 22) 项目组织 8) 组织的学习
    9) 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23) 团队工作 9) 变化管理
    10) 项目启动 24) 领导 10) 行销、产品管理
    11) 项目收尾 25) 沟通 11) 系统管理
    12) 项目结构 26) 冲突与危机 12) 安全、健康与环境
    13) 范围与内容 27) 采购与合同 13) 法律方面
    14) 时间进度 28) 项目质量管理 14) 财务与会计
  • PMI,PMBOK和PMP
    PMI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成立于1969年,拥有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3万多名会员,是最大的全球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并于1991/1996/2000/2004年4次修订而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PMBOK为框架,制定了ISO10006项目管理国际标准。
    PMP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是目前项目管理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认证。
    四大生命周期 五大过程组 九大知识域
    1) 启动项目 1) 启动 1) 项目整体管理
    2) 组织与准备 2) 计划 2) 项目范围管理
    3) 执行项目工作 3) 执行 3) 项目时间管理
    4) 结束项目 4) 监控 4) 项目成本管理
    5) 收尾 5) 项目质量管理
    6)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 项目沟通管理
    8) 项目风险管理
    9)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 一般要求
    1. 足够的知识
      • 项目管理
      • 系统集成专业的IT知识
      • 客户行业的业务知识
      • 其他必要的知识
    2. 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3. 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4. 良好的职业道德
    5. 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 怎样做好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1. 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2. 领导并管理项目团队
    3. 依据项目进展的阶段管理好项目
      • 组织制订详细程度适宜的项目计划
      • 监控计划的执行
      • 根据实际情况,客户要求或其他变更要求对计划的变更进行管理
    4. 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
    5. 注重客户和用户参与

项目干系人

项目干系人
又称为项目相关利益者,是指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或完成情况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客户/用户
将使用项目产品,服务或成果的个人或组织。
发起人
为项目提供现金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源的个人或组织。
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负责人。
执行组织
直接参与项目工作的员工。
项目团队
执行项目工作的群体。
职能经理
为项目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或服务。
运营经理
直接管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维护。
影响者
不直接购买或使用项目产品,但能够影响项目进程的个人或团队。
项目管理办公室
负责对所辖各项目进行集中协调管理的组织部门。
项目组合经理(项目组合评审委员会)
对项目的投资回报,价值,风险和其他属性进行评估。
项目集经理
对项目的优先级和资源分配进行协调管理。
业务伙伴
根据合同关系为项目提供组件或服务的公司。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ject_stakeholder.png

项目管理办公室

  • 概念
    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
    在组织内部将项目的实践、过程、运作形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标准化的部门。
  • 目的
    通过标准化的程序使项目形成一致和可重复的结果,提升组织所实施项目的成功率。
  • 职能
    1. 管理PMO所辖范围所有项目的共享资源。
    2. 识别和开发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
    3. 指导,辅导,培训和监督项目经理。
    4. 监督项目管理标准,政策,程序和模板实施情况。
    5. 开发和管理项目政策,程序,模板和其他共享文件。
    6. 协调项目间的沟通。
  • 项目经理和PMO的差异

    项目经理 PMO
    项目目标 项目集范围变更
    本项目资源 所有项目所共享的组织资源
    单个项目的制约因素(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 企业层面的管理方法论,标准,整体风险/机会和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项目的组织方式

组织体系

以项目为基础的组织是指组织的业务主要由项目组成。

依照合同为甲方履行项目的组织
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师事务所,咨询机构,政府承包商和系统集成商等。
按逐个项目进行管理的公司
具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系统,能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管理,监控,跟踪,核算和汇报。

组织的文化与风格

组织的文化与风格也会对项目管理产生影响。

  1. 价值观,行为准则,信仰和期望
  2. 方针和办事流程
  3. 对职权关系的认知
  4. 职业道德
  5. 众多其他因素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职能型 弱矩阵 平衡矩阵 强矩阵 项目型
项目经理权限 很少或没有 有限 少到中等 中等到大 很高,甚至全权
可利用的资源 很少或没有 有限 少到中等 中等到多 很多,甚至全部
控制项目预算者 职能经理 职能经理 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的角色 兼职 兼职 全职 全职 全职
项目管理行政人员 兼职 兼职 兼职 全职 全职
  • 职能型组织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functional_organization.png
    • 优点
      1. 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交流。
      2. 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
      3. 直线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清晰。
      4. 有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 缺点
      1. 职能利益优于项目利益,具有狭隘性。
      2. 组织横向之间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3. 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利和威信。
      4. 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
  • 项目型组织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jectized_organization.png
    • 优点
      1. 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2. 目标明确单一。
      3. 沟通简洁方便。
      4. 决策成本低,速度快。
    • 缺点
      1. 管理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
      2. 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交流。
      3. 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
  • 矩阵型组织
    矩阵型项目组织在组织内既按履行职能的不同设立职能部门,又按项目任务的不同设立项目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结果负责,职能部门提供完成项目所需资源,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完成项目任务,该结构力求发扬职能型结构和项目型结构的优点,克服二者的不足之处。
    • 分类
      • 弱矩阵型组织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weak_matrix_organization.png
      • 平衡矩阵型组织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balanced_matrix_organization.png
      • 强矩阵型组织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strong_matrix_organization.png
    • 优点
      1. 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的目标。
      2. 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
      3. 及时响应。
      4. 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
      5. 更大限度的利用公司的稀缺资源。
      6. 改善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7. 使质量,成本,时间等制约因素得到更好的平衡。
      8. 团队成员有归属感,士气高,问题少。
      9. 出现的冲突少且易处理解决。
    • 缺点
      1. 管理成本增加。
      2. 多头领导。
      3. 难以监测和控制。
      4. 资源分配和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
      5. 权利难以平衡。
  • 复合型组织
    多数现代组织在不同层次上包含所有这些结构。例如,即使一个完全职能型的组织也可能会组建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来操作重要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团队可能具有很多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的特征。团队中拥有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可以制定自己的一套办事程序,甚至可以不按标准和正规的请示报告系统来开展工作。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composite_organization.png

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
从项目开始直到项目结束所包含的所有项目阶段的总称。

项目经理或组织可以把每一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阶段,以便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并与实施该项目组织的日常运作联系起来。许多组织确定了一套明确的生命周期,并供其所有的项目使用。

快速跟踪管理技术
根据需要,在条件许可或涉及的风险可以接受时,下一阶段可以在前一阶段完成前开始的项目管理办法。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

  1. 可行性分析
  2. 业务流程优化或变革
  3. 信息系统规划
  4. 系统需求分析
  5. 系统设计
  6. 系统实现
  7. 系统测试
  8. 系统试运行
  9. 验收

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1. 项目阶段一般按顺序首尾衔接,通常根据某种形式的技术信息传递或技术部件交接来确定。
  2. 在初始阶段,费用和人力投入较低,在中间阶段逐渐达到最高,当项目接近结束时则快速下降。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costs_and_human_resources_of_project.png
  3. 在项目的初始阶段不确定性水平最高,因此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是最高的。随着项目的继续,完成项目的确定性通常也会逐渐变好。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risk_of_project.png
  4. 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最终产品特征和项目最终费用的影响力最高,随着项目的继续逐渐变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随着项目继续,变更和缺陷修改的费用通常会增加。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affect_of_project_stakeholders.png

项目阶段的特征

  • 概念
    项目可交付物
    一种可度量、可验证的工作产物。如一份规格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设计文档或工作原型。

    • 满足项目管理过程
    • 最终产品或最终产品的组成部件
  • 内容
    1. 每个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交付物的完成和正式批准为标志。
    2. 为了监督和控制,每个子阶段都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可交付物相联。
    3. 项目阶段的结束一般以对完成的工作和可交付物的技术和设计评审为标志。
    4. 一次阶段末的评审通常被称为阶段出口(Phase exit)、阶段门(phase gates)或终止点(Kill points)。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ject_deliverables.png

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
包含顺序排列且不相互交叉的一系列产品阶段,由组织的制造和控制要求决定。

项目生命周期通常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最朴素的开发模型,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将软件开发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运行维护。上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将上个阶段的成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waterfall_model.png

V模型

左边
开发过程各个阶段
右边
测试过程各个阶段

V 模型的优点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v_model.png

原型化模型

原型化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经过和用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需求以便真正把握用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充分了解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totype_model.png

增量模型也是原型化开发方法,将瀑布和原型模型相结合,强调版本升级。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incremental_model.png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线性顺序(瀑布)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使得软件的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spiral_model.png

迭代模型

喷泉模型体现认识事物的循环迭代性,强调开发活动之间的无间隙性,无明显的活动阶段划分,适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fountain_model.png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统一过程是一种过程方法,是迭代模型的一种。RUP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工作在产品的一个新版本上。RUP将周期有分为4个连续的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交付阶段。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rup.png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项目过程

  • 概念
    项目管理
    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确保达成项目目标。
    项目过程
    为了得到预先指定的结果而要执行的一系列相关的行动和活动。过程与过程之间相互作用。
    滚动波浪计划
    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例如一年或一个季度等,这段固定的时期被称为滚动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每次调整时,保持原计划期限不变,而将计划期限顺序向前推进一个滚动期。
  • 类型
    技术类过程(或称工程类过程)
    技术过程跟项目所在行业有关。例如信息系统项目技术过程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开发,测试,布线,组网等。
    管理类过程
    大多数行业的项目都有共同的管理过程。按出现的时间先后划分,管理过程可以被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过程组。
    支持类过程
    例如配置管理过程就属于支持类过程。
    改进类过程
    例如总结经验教训、部署改进等过程。

项目管理过程组

  • PDCA循环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Cycle)
    又称为戴明循环(Deming Cycle)。4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dca.png

  • 过程组
    启动
    定义并批准项目阶段。

    主要成果
    项目章程和项目经理。
    计划
    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技术方案和管理计划。

    主要成果
    工作任务分解结构,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预算。
    执行
    整合资源执行计划。

    主要成果
    交付实际的项目工作。
    监控
    定期测量和监控进展,识别偏差,采取纠正措施或管理变更。

    主要成果
    要求在固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限制范围内获得满意的结果。
    收尾
    正式交付项目成果,结束项目。

    主要成果
    项目的正式验收,项目审计报告,项目总结报告和项目团队成员的妥善安置。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project_boundary.png

过程的交互

项目阶段内的5个过程组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过程组的成果或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组的依据或输入。特别是计划,执行和监控过程组,其相互联系是循环反复的。换一句形容,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内过程组的作用是可跨阶段的。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wpid-interact_of_process_groups.png

项目管理过程图示

知识领域/过程组 启动过程组 规划过程组 执行过程组 监控过程组 收尾过程组
项目整合管理 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监控项目工作 结束项目或阶段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管理 收集需求 核实范围
定义范围 控制范围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时间管理 定义活动 控制进度
排列活动顺序
估算活动资源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成本管理 估算成本 控制成本
制定预算
项目质量管理 规划质量 实施质量保证 实施质量控制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组建项目团队
建设项目团队
管理项目团队
项目沟通管理 识别干系人 规划沟通 发布信息 报告绩效
管理干系人期望
项目风险管理 规划风险管理 监控风险
识别风险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规划风险应对
项目采购管理 规划采购 实施采购 管理采购 结束采购

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大型项目和大型项目管理

大型项目
规模较大需要分解为若干个普通项目进行协同管理的项目。
大型项目管理
对项目群进行集中协同管理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收益。

项目组合和项目组合管理

项目组合
为有效管理,实现战略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项目,项目组合中的项目或项目集不一定彼此依赖或有直接关系。
项目组合管理
审核项目或项目集来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并确保项目组合管理和组织战略一致。
项目集
一组相互关联且被协同管理的项目。
项目集管理
重点关组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并有助于管理这些依赖关系的最佳方法。

子项目

子项目
被分成更好管理的项目组成部分。子项目经常分包给外部企业或执行组织中的其他职能部门。

Footnotes:

1 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

2 有明确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3 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关系。

4 由舍瓦特(Shewart)提出一种关于项目管理过程交互的根本概念,并由戴明(Deming)进行修订提出PDCA循环。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考点:

  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与开发方法
  2. 软件工程相关知识
    • 软件需求
    • 软件设计
    • 软件测试
    • 软件维护
    • 软件质量保证
    • 软件配置管理
    • 软件过程管理
    • 软件开发工具
    • 软件复用
  3.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 UML建模
    •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4. 软件体系结构概念
    • 典型体系结构
    •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方法
    • 分析与评估
    • 中间件
  5. 典型的应用集成技术
    •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 Web Service技术
    • J2EE和.NET架构
    • 软件引擎技术
    • 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 EJB
    • COM/DCOM/COM+
    • CORBA
  6. 网络技术相关知识
    • 网络标准与协议
    •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 网络的分类和管理
    • 网络服务器
    • 网络交换技术
    • 网络存储技术
    • 无线网络技术
    • 光网络技术
    • 网络接入技术
    • 综合布线
    • 机房工程
    • 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概念

信息系统集成
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和保障。

特点

  1.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 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不仅是设备选择和供应,其核心是软件。
  3. 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4. 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的保障。

分类

  • 设备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界面定制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支持。

    智能建筑子系统包括
    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
    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功能近似,统一管理的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建立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
    安防系统集成(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搭建组织机构内部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

    安放子系统包括
    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1
  •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Appl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从应用系统的高度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应用系统模式并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方案,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产生阶段
    概念形成
    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
    需求分析
    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 开发阶段
    总体规划
    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和技术规范等。
    系统分析
    提供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
    设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系统实施
    实现信息系统的设计成果。2
    系统验收
    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及其它各种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
  • 运行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就进入运行阶段。
  • 消亡阶段
    企业信息系统经常会不可避免的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的情况。因此企业在信息系统监理的初期就要注意系统的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成本。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结构化方法
    • 概念
      结构化方法
      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 步骤
      1. 系统调查
      2. 系统分析
      3. 系统设计
      4. 系统实施
      5. 系统维护
  • 快速原型法
    • 概念
      快速原型法
      根据用户需求,尽快构造一个新系统的原型,反复演示原型并征求用户意见,开发人员根据用户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原型,直到基本满足用户的要求再进而实现系统的方法。
    • 步骤
      1. 系统需求分析
      2. 系统初步设计
      3. 系统详细设计
      4. 系统调试
      5. 系统检测
      6. 系统交付
      7. 系统验收及收尾工作
  •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 概念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从企业目标入手,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和结构的系统规划方法。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求,是现价段影响最广的方法。3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bsp1.png

    • 步骤
      1. 准备工作
      2. 调研
      3. 定义业务过程
      4. 业务过程重组
      5. 定义数据类
      6.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书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steps_of_bsp1.png

  •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 概念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Strategic Data Planning,SDP)
      遵循数据库的规则,挖掘信息以及信息问的规律,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建立面向实际业务的数据库系统结构,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增进信息共享,方便实际应用的过程。4
    • 步骤
      1. 企业调查
      2. 业务分析
      3. 企业模型
      4. 数据分析
      5. 主题数据库
      6. 划分子系统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steps_of_sdp1.png

    • BSP和SDP的区别
      BSP
      企业目标——>系统目标
      SDP
      企业职能、企业业务活动、企业实体模型——>系统数据规划
  • 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方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IEM)
    一种基于数据和数据关系的,用户驱动的全面支持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工程方法。包括的内容有战略数据规划,数据模型化和规范化分析,过程形成,数据使用分析,实施策略,分布分析,物理数据库设计,第四代语言,程序描述合成等。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iem1.png

  • 面向对象方法
    • 概念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OOM)
      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
    • 组成
      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
      面向对象分析
      OOD(Object-Oriented Design)
      面向对象设计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对象编程
  •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
    采取系统化工程方法,利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任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软件工程

概念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SE)
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

需求分析

  • 概念
    需求分析
    通过对需求问题域的研究,获得对该领域特性及存在的问题特性的透彻理解并用文档说明。
  • 组成
    功能需求
    必须具有的功能
    非功能需求
    必须具备的属性和品质
    设计约束
    必须遵守的限制条件或约束要求
  • 来源
    业务需求
    反映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或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用户需求
    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系统需求
    从系统角度说明软件或产品的要求
  • 步骤
    1. 绘制系统上下文范围关系图
    2. 创建用户接口原型
    3. 分析需求的可行性
    4. 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5. 建立分析模型5
    6. 创建数据字典
    7. 使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6

软件设计

  • 概念
    软件设计
    定义一个系统或软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
    软件架构
    描述软件系统的子系统和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模式。

    包括
    逻辑视图(满足功能需求),过程视图(并发问题),组件视图(实现问题),部署视图(分布问题)等。
    软件模式
    给定上下文中普遍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

    宏观架构模式
    软件架构
    微观架构模式
    设计模式
  • 模块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
    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系统中的某个具体的功能。一般采用模块间耦合和模块内聚两个度量衡量软件模块独立性。
    • 耦合
      耦合
      程序结构中模块相互关联的度量。耦合取决于各个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过接口。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oupling1.png

    • 内聚
      内聚
      模块功能强度(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ohesion1.png

  • 步骤
    软件架构设计
    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的组件。又称为软件高层设计。
    软件详细设计
    详细的描述各个组件的具体数据结构和算法表达。

软件测试

  • 概念
    软件测试
    为了评价和改进软件产品质量,识别软件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现代软件测试是一种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软件测试本身就是产品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类型
    • 动态测试
      1. 黑盒测试
      2. 白盒测试
      3. 灰盒测试
    • 静态测试
      1. 桌前检查
      2. 代码审查
      3. 代码走查
  • 步骤
    单元测试
    针对程序模块(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又称为模块测试。
    集成测试
    对程序模块采用一次性或增殖方式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又称为组装测试。
    确认测试
    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要求(需求)一致。又称为有效性测试。
    系统测试
    将需测试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及环境结合在一起测试。

软件维护

  • 概念
    软件维护
    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
  • 内容
    交付前完成的活动
    交付后的运行计划和维护计划。
    交付后完成的活动
    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
  • 类型
    更正性维护
    更正已发现的问题,占17%~21%。
    适应性维护
    保持软件产品能在变化过程中的环境下可以继续使用,占18%~25%。
    完善性维护
    改进性能和可维护性,占50%~60%。
    预防性维护
    检测和更正潜在性的错误,占4%。

软件复用和构件

  • 概念
    软件复用
    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软件元素的过程。
    软件元素
    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软件构件
    可重用的软件元素,简称构件。
  • 复用级别
    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如下的复用级别:

    1. 代码的复用
    2. 设计的复用
    3. 分析的复用
    4. 测试信息的复用
  • 构件流派
    • EJB
      • 概念
        EJB(Enterprise JavaBean)
        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结构的,分布式的,面向对象的Java应用系统的跨平台的构建体系结构。
      • 类型
        1. 会话Bean(Session Bean)
        2. 实体Bean(Entity Bean)
        3. 消息驱动Bean(Message-Driven Bean)
    • COM/DCOM/COM+
      • 概念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是微软公司一个关于如何建立组件以及如何通过组件建立应用程序的规范。
      • 类别
        COM
        基本组件服务
        DCOM
        分布式组件服务
        COM+
        应用层组件服务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om_dcom_complus1.png

    • CORBA
      • 概念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是由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组织)组织7制订的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体系规范。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orba1.png

      • 组成
        1. 代理ORB
        2. 对象服务
        3. 公共设施
        4. 域接口
        5. 应用接口

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
用于辅助软件生命周期过长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

软件需求工具
包括需求建模工具和需求追踪工具。
软件设计工具
包括常见和检查软件设计工具。
软件构造工具
包括程序编辑器,编译器,代码生成器,解释器和调试器等。
软件维护工具
包括理解工具(如可视化工具)和再造工具(如重构工具)。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包括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和发布工具。
软件工程管理工具
包括项目计划和追踪工具,风险管理工具和度量工具。
软件工程过程工具
包括建模工具,管理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质量工具
包括检查工具和分析工具。

软件配置管理

  • 概念
    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标识产品的元素、管理和控制变更、验证、记录和报告配置信息,来控制产品的进化和完整性。
  • 内容
    1. 配置管理计划
    2. 配置标识
    3. 配置控制
    4. 配置状态记录
    5. 配置审计
    6. 发布管理与交付

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 概念
    软件质量
    软件各种特性的总和,以及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 分类
    1. 内部质量
    2. 外部质量
    3. 使用质量
  • 步骤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保证过程通过计划制订、实施和完成一组活动提供保证,这些活动保证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需求。
    验证与确认
    验证与确认过程使用能够定位缺陷并便于以后改正的测试技术直接处理软件产品质量问题。
    评审与审计
    评审与审计过程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
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面向对象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复杂的对象由简单对象组合而成。

对象标识
定义对象的名字。系统内部识别的唯一标识。
属性
描述对象的静态特征。简称变量。
服务
描述对象的动态特征。简称函数。
封装
对象的全部属性和全部服务紧密结合而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象的状态数据和实现操作的代码都被封装在黑盒子里,只能通过接口调用来使用对象。
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

抽象描述
对象
具体实例
类库
预先定义好的程序库,以程序模块的形式,按照类层次结构将一组类的定义和实现组织在一起。

上层类
代表较一般的事物
下层类
代表较具体的事物
继承
使用已存在的定义为基础建立新的对象定义。

父类
泛化类,基类或超类
子类
特化类,子女类或派生类
多态
类中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函数使用同一个对象名称来实现。

通用太多
包含多态和参数多态
特定多态
过载多态和强制多态
消息
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

包含
提供服务的对象标识,消息名,输入信息和回答信息。
消息通信
为面向对象系统提供唯一合法的动态联系途径,使对象的行为能够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

  • 概念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是非专利的第三代建模和规约语言。UML是一用于说明、可视化、构建和编写一个正在开发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密集系统的制品的开放方法。
  • 模型
    功能模型
    从用户的角度展示系统的功能,包括用例图。
    对象模型
    采用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等概念展示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包括类图。
    动态模型
    展现系统的内部行为。包括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8
  • 视图
    UML 2.2 中一共定义了14 种视图(diagrams)。

    结构性图形(Structure diagrams)
    强调的是系统式的建模:

    • 类图(Class Diagram)
    • 对象图(Object diagram)
    •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
    • 组合结构图(Composite structure diagram)
    • 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
    • 包图(Package diagram)
    • 剖面图(Profile diagram)
    行为式图形(Behavior diagrams)
    强调系统模型中触发的事件:

    •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
    • 状态机图 (State Machine diagram)
    •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
    沟通性图形(Interaction diagrams)
    属于行为图形的子集合,强调系统模型中的资料流程:

    • 通信图(Communication diagram)
    •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
    • 交互概述图(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 (UML 2.0)
    • 时间图(UML Timing Diagram) (UML 2.0)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uml_diagram.png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RUP

  • 概念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是Rational公司一个面向对象且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产品。
  • 二维结构
    RUP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工作在产品的一个新版本上。RUP将周期有分为4个连续的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交付阶段。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rup.png
  • 最佳实践经验
    • 迭代式开发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想完全、准确的捕获用户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需求在整个软件开发工程中经常会改变。迭代式开发允许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需求可能有变化,通过不断细化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迭代式开发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而且每个迭代过程都可以执行版本结束,可以鼓舞开发人员。
    • 管理需求
      确定系统的需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开发人员在开发系统之前不可能完全详细的说明一个系统的真正需求。RUP描述了如何提取、组织系统的功能和约束条件并将其文档化,用例和脚本的使用已被证明是捕获功能性需求的有效方法。
    • 基于组件的体系结构
      组件使重用成为可能,系统可以由组件组成。基于独立的、可替换的、模块化组件的体系结构有助于降低管理复杂性,提高重用率。RUP描述了如何设计一个有弹性的、能适应变化的、易于理解的、有助于重用的软件体系结构。
    • 可视化建模
      RUP往往和UML联系在一起,对软件系统建立可视化模型帮助人们提供管理软件复杂性的能力。RUP告诉我们如何可视化的对软件系统建模,获取有关体系结构于组件的结构和行为信息。
    • 验证软件质量
      在RUP中软件质量评估不再是事后进行或单独小组进行的分离活动,而是内建于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这样可以及早发现软件中的缺陷。
    • 控制软件变更
      迭代式开发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和协调,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很快就陷入混乱之中,RUP描述了如何控制、跟踪、监控、修改以确保成功的迭代开发。RUP通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制品,隔离来自其他工作空间的变更,以此为每个开发人员建立安全的工作空间。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 模型
    用例模型
    描述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
    类-对象模型
    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全部类以及对象。
    对象-关系模型
    描述对象之间的静态关系。
    对象-行为模型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 方法
    1. 描述用户需求。
    2. 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
    3. 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一组需求。
  • 步骤
    1. 发现角色/参与者。
    2. 发现用例。
    3. 建立用例模型。
    4. 进行领域分析。
    5. 建立对象-关系模型。
    6. 建立对象-行为模型。
    7. 建立功能模型。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 用例设计
    1. 利用交互改进用例实现。
    2. 调整对设计类的操作需求。
    3. 调整对子系统和接口的操作需求。
    4. 调整对封装体的操作需求。
  • 类设计
    类设计是设计工作的核心。系统的实际工作实际上是由类执行的。

    1. 确保类可为用例实现提供必要的行为。
    2. 确保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明确无误的实施类。
    3. 处理和类有关的非功能性需求。
    4. 包含用于类的设计机制。
  • 子系统设计
    子系统是一种模型元素,具有包和类的语义。

    1. 用所包含类的协作来定义在子系统接口中制定的行为。
    2. 记录子系统的内部结构。
    3. 定义子系统的接口和包含类之间的实现关系。
    4. 确定对其他子系统的依赖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

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
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处理构件
对数据进行加工。
数据构件
被加工的信息。
连接构件
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组合连接起来。

类型

数据流风格
批处理序列和管道/过滤器模式
调用/返回风格
主程序/子程序模式,面向对象模式和层次结构模式
独立构件风格
进程通讯模式和事件系统
虚拟机风格
解释器模式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
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和黑板系统

典型体系结构

  • 层次系统
    层次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为上层服务,并作为下层客户。最典型的层次系统是分层通信协议。
  • 二层C/S系统
    二层C/S系统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负责用户交互。二层C/S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又叫胖客户机模式。
  • 三层C/S系统
    三层C/S系统将应用功能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三层C/S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又叫瘦客户机模式。三层C/S系统中,最重要的构件是中间件。
  • B/S系统
    B/S系统是三层C/S体系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B/S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B/S系统利用不断成熟的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脚本语言,用通用浏览器实现了原来需要负责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系统安装,修改和维护全部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使用系统,真正实现了零客户端。同时B/S体系结构还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和统一服务的最现实的开放性集成。

软件中间件

  • 概念
    中间件(Middleware)
    目前还没有对中间件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是两种现在普遍比较认可的定义。9

    从位置来定义
    中间件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环境中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
    从功能来定义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中间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middleware.png

  • 功能
    中间件的任务是通过提供统一的程序抽象,隐藏异构系统和分布式系统下低层变成复杂度,降低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
  • 类型
    底层型
    JVM(Java虚拟机),CLR(公共语言运行库),ACE(自适应通讯环境),JDBC(Java数据库连接)和ODBC(开放数据库互连)。

    代表产品
    SUN JVM和Microsoft CLR。
    通用型
    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J2EE(Java2平台企业版)和MOM(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代表产品
    IONA Orbix10,BEA WebLogic11和IBM MQSeries12
    集成型
    WorkFlow(工作流)和EAI(企业应用集成)。

    代表产品
    BEA WebLogic和IBM WebSphere。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

  • 特点
    软件架构设计是动态的。13
  • 目标
    1. 最大化复用
    2. 复杂问题简单化
    3. 灵活的扩展性。

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

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分布式应用,其软件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关系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的选择问题
应尽量采用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系统自身已经较为成熟,并且有很好的第三方厂商工具的支持。
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
HTML 界面的开发和维护比其他图形界面应用程序更容易。
灵活性和性能的考虑
在开发系统之前,需要权衡独立于厂商抽象定义所提供的灵活性和特定厂商产品带来的性能。
技术的选择
选择成熟的技术可以规避项目风险。掌握技术不仅需要理解技术是什么及如何运用,还需要理解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
可以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成功。

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 概念
    数据仓库
    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清洗/转换/加载(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ETL)
    用户从数据源抽取所需要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转换,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定义数据。包括数据仓库的表结构/表属性,数据仓库的源数据,数据映射,数据模型,抽取日志和访问数据的公用例行程序等。
    粒度
    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的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细化程序越高,粒度级就越小;细化程度越低,粒度级就越大。
    分割
    结构相同的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物理单元。任何给定的数据单元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割。
    数据集市
    小型的,面向部门或工作组级的数据仓库。
    操作数据存储(Operation Data Store,ODS)
    能支持企业日常的全局应用的数据集合。有四个基本特点: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可变的,当前或接近当前的。
    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结构,用于表示数据的系统。包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有效进行数据库吹来提供的操作和约束。
    人工关系
    在决策支持系统环境中用于表示参照完整性的一种设计技术。
  • 结构
    数据源
    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
    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
    外部信息
    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
    数据存储和管理
    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按照数据覆盖范围分为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

    数据仓库
    针对企业。
    数据集市
    针对部门或工作组。
    OLAP服务器
    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阻止,便于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具体实现分为:ROLAP,MOLAP和HOLAP。

    ROLAP
    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
    MOLAP
    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存放在多维数据库中。
    HOLAP
    基本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聚合数据存放在多维数据库中。
    前端工具和应用
    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

    OLAP服务器
    数据分析工具。
    数据仓库
    报表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data_warehouse.png

Web Service技术

  • 概念
    Web Service
    基于XML和HTTPS的一种服务,其通信协议主要基于SOAP,服务的描述通过WSDL,通过UDDI来发现和获得服务的元数据。Web Servic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目的是保证不同平台的应用服务可以互操作。
  • 目标
    跨平台的互操作性。

    • 适用环境
      1. 跨越防火墙
      2. 应用程序集成
      3. BZB 集成
      4. 软件重用
    • 不适用环境
      单机应用程序
      只与运行在本地机器上的其他程序进行通信的桌而应用程序只用本地的API即可。
      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
      使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在相同平台的同一个局域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直接通过TCP/IP协议调用会更有效。
  • 构成
    服务提供者(必选)
    定义并实现Web Service,将服务描述发布到服务请求者或服务注册中心。
    服务请求者(必选)
    使用查找操作从本地或服务注册中心检索服务描述,使用服务描述与服务提供者进行绑定并调用Web Service。
    服务注册中心(可选)
    连接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的纽带。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web_service.png

  • 步骤
    发布
    服务提供者发布服务描述。
    查找
    服务请求者直接检索服务描述或在服务注册中心查询所要求的服务类型。
    绑定
    服务请求者使用服务描述中的绑定细节来定位,联系并调用服务。

    动态绑定
    通过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服务描述。
    静态绑定
    通过本地描述直接同Web Service进行绑定。

J2EE架构

  • 版本
    J2ME
    适用于小型设备或智能卡
    J2SE
    适用于桌面系统
    J2EE
    适用于企业应用或服务
  • 概念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
  • 结构
    1. 客户层
    2. Web层
    3. 业务层
    4. EIS层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j2ee_architecture.png

  • 部署
    1. EJB容器
    2. Web容器
    3. 应用程序客户端容器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j2ee_container.png

.NET架构

  • 概念
    .NET(.NET Framework)
    一种以采用系统虚拟机运行的编程平台,以通用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为基础,支援多种语言(C#、VB.NET、C++、Python等)开发的体系结构。

    微软的.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NET开发框架在通用语言运行环境基础上,给开发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类库、数据库访问技术及网络开发技术,开发者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快速构建网络应用。

  • 组成
    1. 操作系统
    2. .NET Enterprise Servers14
    3. .NET Framework
    4. .NET Building Block Services15
    5. Visual Studio.NET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dotnet_platform.png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Workflow)
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属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16的一部分。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workflow.png

AJAX技术

  • 概念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的JavaScript与XML技术)
    一种广泛应用在浏览器的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
  • 组成
    1. 通过XHTML+CSS来表达信息
    2. 通过JavaScript操作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执行动态效果
    3. 通过XML和XSLT进行资料交换及操作
    4. 通过XMLHttpRequest与网页服务器进行异步资料交换
    5. 通过JavaScript技术实现。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ajax.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
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独立自主的计算机构成的资源共享集合体。

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 OSI参考模型
    • 概念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 组成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osi.png

  • 局域网协议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制定的IEEE 802系列标准为局域网协议的国际标准。

    IEEE 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Bridging (networking) and Network Management)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IEEE 802.3
    以太网路(Ethernet)

    IEEE 802.3u
    快速以太网路(Fast Ethernet)
    IEEE 802.3z
    千兆以太网路(Gigabit Ethernet)
    IEEE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IEEE 802.5
    令牌环(Token-Ring)
    IEEE 802.6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IEEE 802.7
    宽带TAG(Broadband LAN using Coaxial Cable)
    IEEE 802.8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IEEE 802.9
    综合业务局域网(Integrated Services LAN)
    IEEE 802.10
    局域网网络安全(Interoperable LAN Security)
    IEEE 802.11a/b/g/n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 Mesh)
    IEEE 802.12
    需求优先级(Demand priority)
    IEEE 802.13
    (未使用)
    IEEE 802.14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s)
    IEEE 802.15
    无线个人网(Wireless PAN)

    IEEE 802.15.1
    无线个人网络(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IEEE 802.15.4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LR-WPAN, Low 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IEEE 802.16
    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IEEE 802.17
    弹性封包环传输技术(Resilient packet ring)
    IEEE 802.18
    无线电管制技术(Radio Regulatory TAG)
    IEEE 802.19
    共存标签(Coexistence TAG)
    IEEE 802.20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IEEE 802.21
    媒介独立换手(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IEEE 802.22
    无线区域网(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
    IEEE 802.23
    紧急服务工作组(Emergency Services Working Group)
  • 广域网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
    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X.25
    分封交换网
    FR(Frame-Relay)
    帧中继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路

    HDSL
    高速用户数字线路
    SDSL
    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标准版HDSL)
    ADSL
    非对称用户数字线
    VDSL
    超高速用户数字线

Internet技术及应用

  • Internet协议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osi_and_tcp-ip.png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tcp-ip.png
  • Internet应用
    DNS
    域名解析服务
    WWW
    Web服务
    FTP
    文件传输服务
    MAIL
    电子邮件服务
    Telnet
    远程登陆服务

网络分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覆盖局部区域(如办公室或楼层)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城域网的计算机通信的远程网。

网络管理

  • 对象
    1. 网络设备
    2. 服务器
    3. 资源
    4. 用户
  • 内容
    1. 配置管理
    2. 故障管理
    3. 性能管理
    4. 安全管理
    5. 计费管理
    6. 桌面管理

网络服务器

  • 文件服务器
  • 数据库服务器
  • 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
    • DHCP
    • DNS
    • FTP
    • WWW
    • MAIL
    • Proxy
    • 目录服务
  • 应用服务器

网络交换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
    FDMA
    频分多路复用
    WDMA
    波分多路复用
    CDMA
    码分多路复用
  • 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
    2. 存储转发
    3. 分组数据报
    4. 虚电路
    5. ATM交换
    6. 软交换

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

  • 数据存储技术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连接存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加存储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
  • 数据备份技术
    热备份
    磁盘镜像,磁盘双工,磁盘阵列。
    冷备份
    备份到存储介质上。

    数据备份类型:

    1. 全盘备份
    2. 增量备份
    3. 差异备份

无线网络技术

  • 概念
    无线网络
    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
  • 标准
    IEEE 802.11a
    使用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主要有54Mbps、108Mbps。
    IEEE 802.11n
    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最高可达300Mbps。
  • 类型
    1. 无线个人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
    2.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3. 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MAN)
    4. 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
  • 接入技术
    • 移动接入
      高速接入
      蜂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集群系统等。
      低速接入
      PGN的微小区和毫微小区。
    • 固定接入
      窄带接入
      微波一点多址,蜂窝区移动接入的固定应用,无线用户环路和卫星VSAT网。
      宽带接入
      多通道多点分配业务和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光网络技术

  • 概念
    光网络
    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或者新建的大范围的局域网。
    无线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s,FSO)
    以激光为载体,使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连接方式实现光传输的技术。又称为虚拟光纤。
  • 类型
    在接入网中,光纤接入已成为发展重点。

    • 有源光网络(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
      • 基于同步数据系统(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
      • 基于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DH)
    • 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
      • ATM PON
      • Ethernet PON
  • 目标
    1. 光纤到远端接点(Fiber To The Remote,FTTR)
    2. 光纤到小区(Fiber To The Zone,FTTZ)
    3. 光纤到建筑(Fiber To The Building,FTTB)
    4. 光纤到交换机(Fibre To The Cabine,FTTC)
    5. 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

网络接入技术

  • 概念
    • 公用电信网
      • 核心网
        • 长途网
        • 中继网
      • 接入网
    • 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CPN)
    • 由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 Node Interface,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以及为传输电信业务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组成,经Q3接口17进行配置和管理。
    •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将用户网络设备连接到网络上。
  • 接入技术
    1. 拨号接入
      PSTN拨号
      56Kb/s
      ISDN拨号
      64Kb/s或128Kb/s
    2. 专线接入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络)
      56Kb/s-2Mb/s
      GPRS和3G接入
      56Kb/s~180Kb/s
    3. 宽带网络接入
      •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
      • HFC(Hybrid Fiber-Coaxial,基于光纤和同轴电缆的混合线路)
      • Ethernet接入
      • 光纤接入
      • 无线网络接入

综合布线系统

  • 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
    由通信线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18
  • 标准
    美国标准 ANSI/EIA/TIA-568A(B) 商用建筑通信布线标准
    分为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六个部分。
    国际标准 ISO/IEC IS 11801 信息技术-用户综合布线
    分为建筑群主干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三个部分。19
  • 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
    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
    水平干线子系统
    由信息插座到配线架(管理子系统)的连线组成。
    管理间子系统
    由交连或互连配线架组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
    由管理间和设备间的连线组成。
    设备间子系统
    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建筑群子系统
    由建筑物之间的通信线缆组成。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pds.png

机房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对机房工程的环境条件,消防安全,室内装饰,空气调节,静电防护,供配电,照明和接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网络规划、设计及实施原则

  • 规划原则
    • 实用性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应该当做工程来完成,而不是研究或者实验课题,内网安全试验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过程中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基础设施是最终为网络应用服务的。
    • 开放性原则
      网络应该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依靠标准化实现,使用符合这些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很容易实现网络互连。为此必须制定全网统一的网络架构,并且遵循统一的标准协议。
    • 先进性原则
      尽可可能的使用成熟的技术,使用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这些设备应当相当长的时期内保证其先进性。先进性原则包括设计思想先进性,软硬件设备先进性,网络结构先进性,开发工具先进性。
  • 设计及实施原则
    • 可靠性原则
      网络的运行是稳固的。
    • 安全性原则
      选用安全的操作系统,设置网络防火墙,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保密制度。
    • 高效性原则
      性能指标高,软硬件性能充分发挥。
    • 可靠性原则
      能够在规模和性能两个方向上扩展。

      Footnotes:

      1 安防系统集成即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项目中。

      2 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3 BSP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

      4 SDP是美国信息系统大师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数据规划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建造组织的总体数据模型。而总体数据模型是按实体集群划分的、针对管理目标的、由若干个主题数据库概念模型构成的统一体,在实施战略上既有集中式又有分布式,分期分批地进行企业数据库构造。

      5 根据采用的分析技术不同,采用的图也不同。例如面向对象技术的用例模型和域模型,面向数据分析技术的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E-R)图,结构化分析技术的数据流图等。

      6 QFD将需求分为三类:期望需求(如果缺少会让用户感到不满意),普通需求,兴奋需求(实现了用户会感到惊喜,没有也不会遭到责备)。

      7 OMG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其职责是为应用开发提供一个公共框架,制订工业指南和对象管理规范,加快对象技术的发展。

      8 功能模型和对象模型又合称为静态模型。

      9 中间件作为系统软件,主要解决分布应用系统的异构问题,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称三套车。

      10 一个基于CORBA标准的中间件。

      11 一个基于J2EE标准的中间件。

      12 一个基于MOM标准的中间件。

      13 初期并不能完全确定下来,由于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进行,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构架设计的目标。

      14 由微软公司提供的一系列.NET服务器产品。

      15 由微软公司提供的成型服务,例如.NET Passport服务。

      16 普遍地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

      17 ITU规定的TMN网络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由电信设备生产商实现的对该设备进行数据获取和操作的管理接口。

      18 又称为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 Cabling System,SCS)。

      19 规定工作区布线为非永久性部分,工程设计和施工均不涉及。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考点:

  1. 信息系统服务业的内容
    • 信息系统集成
    •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2. 我国的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3. IT审计的基本概念
  4. IT运营与服务的基本概念
  5.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6.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服务

信息系统服务

信息系统服务
所有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
信息系统工程
包括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项目的新建,升级和改造工程。

信息系统集成

  • 概念
    信息系统集成
    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和保障。
  • 组成
    1. 硬件集成
    2. 软件集成
    3. 数据和信息集成
    4. 技术与管理集成
    5. 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信息系统监理

  • 概念
    信息系统监理
    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 内容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
    1. 投资控制
    2. 进度控制
    3. 质量控制
    4. 变更控制
    5. 安全管理
    6. 信息管理
    7. 合同管理
    8. 沟通协调
  • 规定
    按照相关规定,以下信息系统应当实施监理:
    1. 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信息系统工程
    2. 使用国家政策性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定需要实施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
    3. 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
    4. 涉及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的信息系统工程
    5.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实施监理的其他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国家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体系

  1. 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管理
  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IT审计

  • 概念
    IT审计(IT audit)
    收集并评估证据觉得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 目标
    1. 可用性
    2. 安全性
    3. 完整性
    4. 有效性
  • 审计对象
    涵盖整个信息系统所有活动和中间产物,并包括信息系统实施相关的外部环境。
  • 实施对象
    1. 本企业内的IT审计师
    2. 外部IT审计事务所委托审计师
    3. 国家审计机构
  • 依据
    1. 一般公认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2. 信息系统的控制目标
    3. 其他法律及规定
  • 基本业务
    1. 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
    2.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
    3. 资产的保护
    4. 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
    5. 应用系统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
    6. 业务流程评价与风险管理
  • 基于风险的审计
    IT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和方法。IT审计从基于控制的方法演变为基于风险的方法。
    • 内涵
      1. 内部环境的控制
      2. 目标的设定
      3. 风险事项的识别
      4. 风险的评估
      5. 风险的管理与应对
      6. 信息与沟通
      7. 对风险的监控
    • 步骤
      1. 编制组织使用的信息系统清单并对其进行分类。
      2. 决定哪些系统影响关键功能和资产。
      3. 评估哪些风险影响这些系统及对商业运作的冲击。
      4.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系统分级,决定审计优先值、资源、进度和频率。审计者可以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开列出一年之中要进行的审计项目。

IT系统运营与服务

  • 概念
    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
    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标准和规范。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itil1.png

    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
    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及其水平。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itsm1.png

  • 构成
    ITIL分为一项管理职能和十大流程。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itil_core1.png

    1. 服务台
    2. 事故管理
    3. 问题管理
    4. 配置管理
    5. 变更管理
    6. 发布管理
    7. 服务级别管理
    8. IT服务财务管理
    9. IT服务持续性管理
    10. 能力管理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mdb1.png

  • 要素
    标准流程
    监控IT服务的运行状况
    人员素质
    决定服务质量的高低
    技术设备
    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目标
    1.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
    2.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 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 价值
    1. 商业价值
    2. 财物价值
    3. 内部价值和创新价值
    4. 员工利益

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意义

  1. 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
  2. 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3. 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建设
  4. 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5. 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管理办法

信息产业部于1999年11月份颁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后面陆续出台了一些细则及补充办法。

  • 管理原则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
  • 管理体系
    • 资质管理
      1. 资质评审和审批
      2. 年度监督
      3. 升级
      4. 降级
      5. 取消
      6. 其他相关内容
    • 认证审批单位
      • 认证
        一级
        信息产业部授权资质评审机构
        二级
        信息产业部授权资质评审机构
        三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资质评审机构
        四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资质评审机构
      • 审批
        一级
        信息产业部
        二级
        信息产业部
        三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四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 工作流程
    • 资质评审
      评审申请
      申请单位按规定向相应的评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提出评审申请。
      评审申请的受理和资料审查
      评审机构审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是否符合要求。
      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评审机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出具评审报告
      评审机构出具评审报告。
    • 资质审批
      审批申请
      申请单位向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评审申请。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和评审报告。
      审批
      获得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由信息产业部统一颁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一级
      由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
      二级
      由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
      三级
      由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四级
      由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资质条件

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9月份颁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的通知》(信部规{2000} 821号文),于2003年10月份颁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修订版)的通知》(信部规{2003} 440号文)。

  • 综合条件
    • 企业从业年限
      一级
      四年
      二级
      三年
      三级
      两年
      四级
      两年
    • 获取低一级资质年限
      一级
      取得二级资历一年以上
      二级
      取得三级资历一年以上
    • 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 注册资金
      一级
      2000万元以上
      二级
      1000万元以上
      三级
      200万元以上
      四级
      30万元以上
    • 近三年系统集成年均收入
      一级
      1亿元以上(须经国家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二级
      5000万元以上(须经国家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三级
      1500万元以上(须经会计师事务所核实)
    • 企业经济状况良好
    • 企业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近三年没有触犯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 业绩
    • 项目总值
      一级
      超过200万元项目总值3亿元以上
      二级
      超过80万元项目总值1.5亿元以上
      三级
      项目总值4500万元以上
      四级
      项目总值1000万元以上
    • 项目规模
      一级
      至少两项3000万元以上项目或1500万元以上项目总值超过6500万元
      二级
      至少两项1500万元以上项目或800万余以上项目总值超过4000万元
      三级
      至少一项500万元以上项目
    • 技术含量
      一级
      项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且至少应部分使用了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二级
      项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且至少应部分使用了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 软件费用比例
      一级
      超过200万元项目软件费用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900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5000万元
      二级
      超过80万元项目软件费用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450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2500万元
      三级
      项目软件费用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135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750万元
      四级
      项目软件费用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300万元)
    • 未出现过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或者应由企业承担责任的用户重大投诉
    • 主要业务领域的水平
      一级
      主要业务领域的典型项目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级
      主要业务领域的典型项目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三级
      主要业务领域的典型项目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 管理能力
    • 质量管理
      一级
      已建立完备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有效运行一年以上
      二级
      已建立完备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有效运行一年以上
      三级
      已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能有效运行
    • 客户服务
      一级
      已建立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能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级
      已建立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能及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级
      具有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四级
      建立客户服务体系,配备专门人员
    •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级
      已建成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能有效运行
      二级
      已建成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能有效运行
    • 企业负责人
      一级
      具有5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
      二级
      具有4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
      三级
      具有3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
      四级
      具有2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
    • 主要技术负责人
      一级
      获得电子信息类高级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5年
      二级
      获得电子信息类高级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4年
      三级
      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3年
      四级
      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2年
    • 财务负责人
      一级
      具有财务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二级
      具有财务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三级
      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
      四级
      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
  • 技术实力
    • 业务领域的实力
      一级
      有明确的系统集成业务领域,在主要业务领域内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等居国内前列
      二级
      有明确的系统集成业务领域,在主要业务领域内技术实力、市场占有率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级
      在主要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 软件研发能力
      一级
      对主要业务领域的业务流程有深入研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业务软件平台或其他先进的开发平台,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在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加以应用
      二级
      熟悉主要业务领域的业务流程,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在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加以应用
      三级
      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在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加以应用
      四级
      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在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加以应用
    • 开发环境
      一级
      有专门从事软件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高级研发人员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场地、设备等,并建立完善的软件开发与测试体系
      二级
      有专门从事软件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高级研发人员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场地、设备等,并建立基本的软件开发与测试体系
      三级
      有专门从事软件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研发人员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场地、设备等
      四级
      具有与所承担项目相适应的软件及系统开发环境
    • 研发投入
      一级
      研发经费年均投入在300万元以上
      二级
      研发经费年均投入在150万元以上
      三级
      研发经费年均投入在50万元以上
  • 人才实力
    • 工程技术人员人数
      一级
      不少于150人
      二级
      不少于100人
      三级
      不少于50人
      四级
      不少于15人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
    • 项目经理人数
      一级
      人数不少于25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8名
      二级
      人数不少于15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3名
      三级
      人数不少于6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名
      四级
      人数不少于3名
    • 培训体系
      一级
      培训体系健全,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组织实施与考核
      二级
      培训体系健全,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组织实施与考核
      三级
      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考核
    •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级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二级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资质能力

一级
具有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等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二级
具有独立承担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国家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三级
具有独立承担中,小型企业或合作承担大型企业(或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四级
具有独立承担小型企业或合作承担中型企业(或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法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代表人,受系统集成企事业单位法人委托对系统集成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

资质等级

项目经理
可承担合同金额800万元以下(含800万元)的系统集成项目,或在高级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可承担合同金额1500万元以下(含1500万)的系统集成项目。
高级项目经理
可承担合同金额5000万以下(含5000万)的系统集成项目。
资深项目经理
可承担各种规模的系统集成项目。

评定条件

  • 项目经理
    1. 参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2. 学历,职称及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具有专科学历且从事系统集成相关工作不少于4年。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从事系统集成相关工作不少于2年。
      •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相关工作不少于1年。
    3. 近两年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未发生过责任事故,且验收完成的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至少两项合同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系统集成项目。
      • 完成系统集成项目总额500万元以上,其中至少一项合同金额在100万元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
  • 高级项目经理
    1. 参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2. 获得项目经理资质不少于3年。
    3. 具有本科以上或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 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未发生过责任事故,且验收完成的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至少一项合同金额在1200万元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
      • 系统集成项目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至少两项合同金额在500万元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
  • 资深项目经理
    1. 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培训机构组织的资深项目经理培训并去和合格证书。
    2. 获得高级项目经理资质不少于5年。
    3. 具有硕士以上,或具有高级以上(含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 具有在一级,二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事业单位中担任过高级技术管理植物的经历。
    5. 近五年未发生过责任事故,并具有组织管理大规模负责系统集成项目的经验,且验收完成的项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至少有两项合同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
      • 至少有四项合同金额在1500万元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

具体职责

  1. 贯彻执行国家和项目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所在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2. 对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3.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成本。
  4. 执行系统集成企、事业单位规定的应由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

执业范围

  1. 组织项目实施队伍。
  2. 组织制订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方案,协调管理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相关的人力、设备等资源。
  3. 协调系统集成项目内外部关系,受委托签署有关合同、协议或其它文件。
  4. 系统集成企、事业单位赋予的其他权利。

资质申请

个人通过单位提供申请材料: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请表
  2. 申请级别的考试合格证明

申请单位向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办公室提交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合格证书。
  • 申请人的学历,学位证书或项目管理师考试合格证书。
  • 申请人从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工作简历和主要业绩。

资质审批

每两年对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进行一次年审。年审结论为合格,不合格,不在岗。

不同等级项目经理年审等级不同。

项目经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办公室
高级项目经理和资深项目经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资质认证办公室

年审结论处理结果:

不合格或不在岗
降低资质一级
连续两次不合格
取消资质
连续两次不在岗
重新申请资质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监理单位
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具备规定的监理条件,确定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从事信息系统工程建立业务的单位。

资质等级

甲级
不受项目规模限制
乙级
项目金额1500万元以下
丙级
项目金额500万元以下

资质条件

  • 监理人数
    甲级
    不少于30人
    乙级
    不少于15人
    丙级
    不少于6人
  • 注册资金
    甲级
    不少于500万元
    乙级
    不少于300万元
    丙级
    不少于100万元
  • 财务状况良好
  •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软硬件设备
  • 有完善的单位管理制度,有通过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 有良好的监理信誉
  • 近三年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业绩
    甲级
    完成12个以上项目的工程监理,其中至少有一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或六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
    乙级
    完成9个以上项目的工程监理,其中至少二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或五个400万元以上项目
    丙级
    完成6个以上项目的工程监理,其中至少二个300万元以上项目或四个150万元以上项目

资质申请

申请单位提交材料:

  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申请证书》
  2. 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3. 本单位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4. 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明,资料

资质评审

资质申请受理机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的评审机构
甲级,乙级,丙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评审机构
丙级

资质审批

甲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初审,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
乙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初审,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
丙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届满4年更换新证。超过有限期30天不更换的,视为自动放弃资质,原资质证书予以注销。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甲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年检
乙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年检
丙级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年检,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资质升级

丙级和乙级监理单位在获得资质两年后可向评审机构提出升级申请。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
参加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考试合格,取得《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

  1. 根据监理合同独立执行工程监理义务。
  2. 保守承建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3. 不得同时从事与被监理项目相关的技术和业务。

资质管理

监理工程师资质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应向原登记机构重新办理登记手续。超过60天不办理,原登记失效。

处罚规定

监理工程师有下列行为,是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撤销登记,吊销《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处分。

  1. 未经登记,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
  2.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
  3. 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
  4. 因个人过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企业信息化

考点:

  1. 企业信息化
  2. 企业资源规划
  3. 客户关系管理
  4. 供应链管理
  5. 企业应用集成
  6. 电子商务
  7. 商业智能

企业信息化概述

概念

企业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

作用

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真正实现了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时间上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
在空间上
以虚拟形态聚合全球资源。

价值

  1. 敏捷制造
  2. 高效决策

结构

  1. 产品(服务)层
  2. 作业层
  3. 管理层
  4. 决策层

意义

  1. 有利于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和WTO形势下提高企业竟争力
  2. 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和供应链的完善
  3. 有利于企业面向市场和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4. 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

指导思想

  1. 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2. 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为重点,以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为龙头,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实力。

基本原则

  1. 效益原则
  2. 一把手原则
  3. 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
  4.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5. 以人为本的原则

战略要点

  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
  3. 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4.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6.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7. 因地制宜推进企业信息化

企业资源计划

概念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是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1, 2, 3

功能

  1. 财会管理
  2. 生产控制管理
  3. 物流管理
  4. 人力资源管理

特点

  1. 统一的集成系统。
  2. 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
  3. 模块化可配置的
  4. 开放的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

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4, 5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rm_triangle.png

构成

  1. 触发中心
  2. 挖掘中心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crm_architecture.jpg

功能

  1. 市场营销
  2. 客户服务
  3. CRM和ERP集成

特征

  1. 有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 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 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的自动换工具,使其互相呼应。
  4. 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即系统实现数据挖掘的模块,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
  5. 系统有良好的扩展性与可复用性

CRM 应用设计

  • 基础
    1. 有效采集客户数据
    2. 有效消费客户数据
  • 特点
    1. 可伸缩性
    2. 可移植性
  • 功能
    1. 自动化销售
    2. 自动化市场营销
    3. 自动化客户服务

供应链管理

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
涉及生产和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一般包含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特点
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
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ASC)
指在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会中获得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运作的供应链。

特点
跨企业的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能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的组织管理和调整企业生产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由供应商,厂家,分销企业,零售企业,物流企业和用户构成的完整供应链,每个成员相对独立,又与相邻成员相互依赖,在共享信息,协同运作的基础上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更为高效的供应,生产,分销,零售和服务。

功能

  1. 需求管理
  2. 供应链计划
  3. 生产计划
  4. 生产调度
  5. 配送计划
  6. 运输计划

关键点

  1.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基础之上的。
  2. 新型的供应链管理借助于Internet使整个供应链能够实现大规模协作,成为企业减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

企业应用集成

概念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
完成在组织内、外的各种异构系统,应用和数据源之间共享和交换信息和协作的途径,方法学,标准和技术。

分类

  1.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
  2. 企业间的应用集成
  •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
    企业内的应用集成要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数据流量。
    1. 界面集成
    2. 平台集成
    3. 数据集成
    4. 应用集成
    5. 过程集成
  • 企业间的应用集成
    企业间的应用集成适用于大多数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中的客户和业务伙伴都可以通过EAI在供应链中所有的应用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模式

  1. 面向信息的集成技术
  2. 面向过程的集成技术
  3. 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

电子商务

概念

电子商务
使用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

要点

  1. 以基于因特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操作平台。
  2. 商务活动参与方增多。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和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相应地,有安全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相配套。
  3. 商务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活动形态包括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类型

B2B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B2C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C2C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G2B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指导思想

  1. 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2. 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3. 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4. 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

方法

  1. 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2.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3.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商业智能

概念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
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构成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
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特征
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随时间变化的。
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OLAP)
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

ROLAP(Relational OLAP)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系统架构
MOLAP(Multidimensional OLAP)
基于多维数据库的系统架构
HOLAP(Hybrid OLAP)
基于混合数据组织的系统架构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
从大量资料或者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过去未知的有价值的潜在信息的过程。

描述型数据挖掘
包括数据总结,聚类及关联分析。
预测型数据挖掘
包括分类,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

实现层次

  1. 数据报表
  2. 多维数据分析
  3. 数据挖掘

功能

  1. 数据仓库
  2. 数据ETL6
  3.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
  4. 分析功能

工具

  1. 终端用户查询报告工具
  2. 数据仓库
  3. 联机分析处理
  4. 数据挖掘

实施步骤

  1. 需求分析
  2. 数据仓库建模
  3. 数据抽取
  4. 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5. 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6. 系统改进和完善

Footnotes:

1 ERP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 Gartner Group Inc. 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Ⅱ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 ERP是综合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

3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4 CRM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

5 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

6 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的过程


信息化基础知识

考点:

  1. 信息与信息化
  2.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发展战略
  3.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4.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信息和信息系统

信息

  • 概念
    信息
    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度量。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本体论信息
    事物的运动状况和状态变化的自我表述。
    认识论信息
    主体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具体描述。
  • 分层
    语法或结构形式层次
    信息的确定度。
    语义或逻辑内容层次
    信息的真实度。
    语用或实用价值层次
    信息的效用度。

系统

  • 概念
    系统
    由多个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 硬系统方法论
    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又称为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以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立体空间结构来概括表示系统工程的各阶段,各步骤和所涉及的知识范围。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hsm1.png

    • 逻辑维
      1. 明确问题
      2. 系统指标设计
      3. 系统方案综合
      4. 系统分析
      5. 系统选择
      6. 决策
      7. 实施计划
    • 时间维
      1. 规划阶段
      2. 拟定方案
      3. 研制阶段
      4. 生成阶段
      5. 安装阶段
      6. 运行阶段
      7. 更新阶段
    • 知识维
      知识维是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的专业科学知识。
  • 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 Methodology,SSM)是英国学者切克兰德于80年代以硬系统方法论为基础上提出的。软系统方法论是一个探索问题求解途径的学习过程,其特点可概括为问题导向,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明确需要做什么,而不同于硬系统方法论目标导向中主要解决如何做。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ssm1.png

    • 步骤
      1. 调查非结构化问题。
      2. 运用“丰富图”(Rich Pictures)来表述问题。
      3. 对相关系统进行根定义(Root Definition)。
      4. 概念模型。包括正式系统概念及其他相关的系统思考。
      5. 对步骤4和2进行比较。
      6. 评估是否是可行的、理想的系统变革。
      7. 系统执行解决问题。

信息系统

  • 概念
    信息系统
    输入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的系统。
  • 功能
    1. 数据输入
    2. 数据传输
    3. 数据存储
    4. 数据处理
    5. 信息输出
  • 生命周期
    1. 产生
    2. 开发
    3. 运行
    4. 消亡

信息化

主要内容

信息化
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主体
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时域
一个长期的过程。
空域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
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
目的
国家,社会,人民。

国家
提升综合实力
社会
提升文明素质
人民
提升生活质量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1. 信息技术应用
  2. 信息资源
  3. 信息网络
  4. 信息技术和产业
  5. 信息化人才
  6. 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https://leiy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2/wpid-national_information_system1.png

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

  1.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2. 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
  3. 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

  1.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2. 推行电子政务
  3. 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4. 推进社会信息化
  5. 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6.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7. 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8.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 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电子政务

概念

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搞笑、廉政、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构成

  1. 政府
  2. 企业
  3. 公民

领域

  1. 政府对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2. 政府对企业(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
  3. 政府对公民(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4. 政府对雇员(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指导原则

  1.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3. 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4.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主要任务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措施

  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2.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 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
  4. 利用统一网络平台。
  5. 规范试点。
  6. 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7. 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